组成血红蛋白的微量元素.docxVIP

组成血红蛋白的微量元素.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成血红蛋白的微量元素

一、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结构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一种复合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其分子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珠蛋白(由四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部分),二是血红素(含铁的辅基部分)。其中,血红素是决定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的关键结构,而微量元素在这一结构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核心微量元素——铁的作用机制

1、铁在血红蛋白中的存在形式

血红蛋白中的铁以二价铁离子(Fe2?)形式存在,是血红素的核心组成部分。每个血红素分子包含一个铁离子,而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四个亚基组成(通常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每个亚基结合一个血红素,因此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可结合四个铁离子。

2、铁与氧气结合的分子过程

当血液流经肺部时,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发生可逆结合。具体过程为:氧气分子(O?)与铁离子的配位键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此时铁离子仍保持二价状态(未被氧化)。当血液流经组织时,由于组织内氧气分压较低,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气,铁离子与氧气的配位键断裂,恢复为去氧血红蛋白(Hb),完成氧气运输。

3、铁的生物利用与来源

人体中的铁主要通过食物摄入,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类。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血液制品)中,以血红素形式直接被肠道吸收,吸收率较高(约20%-30%);非血红素铁多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如菠菜、黑木耳、豆类)中,需在胃酸作用下还原为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吸收率较低(约1%-10%)。维生素C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因此建议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

三、铁与血红蛋白功能的直接关联

1、铁含量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约为130-175克/升,女性约为120-155克/升。当体内铁储备不足时,骨髓造血细胞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减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数据显示,铁缺乏早期(铁减少期)表现为血清铁蛋白下降(20微克/升);进展至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时,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最终发展为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

2、铁状态与氧气运输效率的关系

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直接取决于其中铁离子的数量和活性。实验表明,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约1.34毫升氧气。若血红蛋白浓度因缺铁降低至100克/升(正常下限的70%左右),每升血液的携氧量将从正常的约200毫升降至约134毫升,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四、其他相关微量元素的辅助作用

尽管铁是血红蛋白的核心组成元素,但部分微量元素通过参与铁的代谢或血红蛋白合成过程,间接影响其功能。

1、铜的间接作用

铜是铜蓝蛋白(一种血浆蛋白)的组成成分,铜蓝蛋白具有亚铁氧化酶活性,可将二价铁(Fe2?)氧化为三价铁(Fe3?),使其与转铁蛋白结合,从而促进铁在血液中的运输。动物实验显示,铜缺乏会导致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下降,铁的转运效率降低,最终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2、锌的调节作用

锌参与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包括参与血红素合成的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该酶在血红素合成的早期阶段催化两个δ-氨基-γ-酮戊酸(ALA)分子缩合为胆色素原(PBG)。锌缺乏时,ALAD活性下降,血红素合成受阻,可能导致类似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但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水平升高,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有所区别)。

3、钴的潜在关联

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而维生素B12在DNA合成和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虽然钴不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组成,但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间接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功能。

五、微量元素失衡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干预

1、铁缺乏的典型表现与干预

铁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高发。除血红蛋白降低外,还可能出现:①组织缺铁表现(如指甲凹陷、口角炎、异食癖);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③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损。干预措施包括:①饮食调整(增加血红素铁摄入,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②铁剂补充(常用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需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同时避免与茶、咖啡同服);③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失血、胃肠道吸收障碍)。

2、铁过量的风险与控制

长期过量摄入铁(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反复输血)可导致铁过载,铁离子在肝脏、心脏等器官沉积,引发肝硬化、心肌病等。正常成人每日铁需要量男性约8毫克,女性(非孕期)约18毫克,孕期增至27毫克。通过饮食正常摄入一般不会过量,补充铁剂需严格遵医嘱。

3、其他微量元素失衡的处理

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失衡多与长期营养不良或疾病(如慢性腹泻、肾病综合征)相关。临床中需通过血清铜、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