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充填采矿新工艺应用手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山充填采矿新工艺应用手册

作为在矿山充填领域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充填”,我常想起刚入行时跟着师傅下井的场景——那会儿用的还是传统分级尾砂充填,采场里灰雾弥漫,充填体凝结慢,经常因为强度不够耽误回采进度。这些年看着充填工艺从“将就用”到“精准用”,从“重产量”到“重安全环保”,打心底里觉得有必要把这些经验整理出来,给刚入行的兄弟姐妹们做个参考。这本手册没有玄乎的理论,全是我们在井下、实验室、充填站摸出来的“干货”,就当是老哥哥的“唠嗑式教学”吧。

一、为啥要学新工艺?先弄明白充填采矿的“底层逻辑”

充填采矿法,说白了就是“采一筐、填一筐”——把采空区用充填材料填上,既防止地表塌陷,又能支撑围岩,给后续回采创造安全环境。但传统充填像“粗线条画画”:用的是分级尾砂(细颗粒都跑了),胶凝材料只有水泥,充填体强度不稳定,尾砂利用率顶多60%,剩下的还得堆到排土场,既占地方又有溃坝风险。

这几年政策收紧,环保要求高了,再加上深部开采地压大,传统工艺根本扛不住。新工艺就像“工笔画”:用全尾砂(粗细颗粒都利用),胶凝材料加了矿渣粉、脱硫石膏这些工业废料,成本降了30%;充填体强度能精准控制,3天就能达到1.5MPa,7天2.5MPa,1个月稳定在4MPa以上;最关键的是尾砂利用率能上90%,排土场压力小了,安全隐患也少了。

我头回接触新工艺是在某铜矿的深部开采项目。那会儿地表已经出现小裂缝,地压监测数据天天红标,矿长拍着桌子说“再不用新法子,这矿可能要停”。我们带着实验室配好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下井,第一天充填完,第二天就能测到0.8MPa的强度,第三天就敢让工人进去准备回采——就这效率,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二、新工艺的“核心三板斧”:材料、输送、控制

要把充填从“力气活”变成“技术活”,得抓住三个关键:材料配比是基础,管道输送是动脉,智能控制是大脑。

2.1材料配比:从“一把抓”到“精准配”

传统充填材料就俩——尾砂和水泥,比例全凭经验“估摸”,经常要么太稀漏浆,要么太稠堵管。新工艺的材料库可丰富了:

胶凝材料:除了水泥,必加矿渣微粉(钢厂的废矿渣磨细)、脱硫石膏(电厂的废料),这俩能和水泥里的成分“打配合”,既降低成本(矿渣粉比水泥便宜一半),又能加速凝结(以前要24小时初凝,现在6小时就能初步成型)。我们试过,当矿渣粉掺量到30%、脱硫石膏5%时,28天强度反而比纯水泥充填体高15%。

骨料:必须用全尾砂(以前分级尾砂把-200目细颗粒排了,现在全留下)。细颗粒多了,充填体更密实,但容易“抱团”堵管。解决办法是加0.1%的分散剂(类似洗衣服的柔顺剂,让颗粒别黏一块儿),或者用旋流器二次分级,把太细的颗粒单独存,充填时按比例掺。

外加剂:像“调料包”一样关键。早强剂(让充填体6小时就有强度)、缓凝剂(夏天温度高,防止材料在管道里提前凝固)、减水剂(少加水还能保持流动性),这些都得根据现场温度、输送距离调。我在西北某矿遇到过冬天充填,材料在管道里冻成“冰棍”,后来加了5%的早强剂,再给管道裹上保温棉,才解决问题。

2.2管道输送:“血脉畅通”比“材料好”更重要

再好的材料,送不到采场也是白搭。管道输送的学问全在“流速、压力、磨损”这三个词里:

管径选择:不是越粗越好。管径太粗,流速上不去,材料容易沉底堵管;太细,流速太快,磨损严重。我们总结了个经验:当输送浓度(固体占比)在70%-75%时,管径选150-200mm,流速控制在1.5-2.5m/s最合适。有次为了赶进度,把流速提到3m/s,结果弯头处3天就磨漏了,换管子花的钱比省的时间还多。

弯头处理:充填管最容易坏的就是弯头。以前用普通钢管,半年换3次;现在用铸石复合管(内壁贴一层铸石板,耐磨度是钢管的5倍),或者在弯头处加导流板(让料流贴着外壁走,减少冲击)。我们在某金矿充填站,把所有90°弯头改成120°缓弯头,磨损率直接降了40%。

堵管应急:再小心也可能堵管。这时候千万别硬压泵,容易爆管伤人。正确做法是先停泵,从管道末端往回敲,听声音找堵点(堵的地方声音发闷);然后用高压水反冲(压力别超过0.5MPa),或者拆开法兰清管。我有次半夜堵管,带着班组拆了8个法兰,清出半吨结块材料,从那以后我们规定:每次充填完必须用清水冲管10分钟,把管子里的料冲干净。

2.3智能控制:从“看仪表”到“看屏幕”

以前充填全靠“人盯人”:司泵工盯着压力表,搅拌工看着浓度计,稍有偏差就得手动调。现在有了智能充填系统,就像给充填站装了“大脑”:

数据采集:传感器装在搅拌桶(测浓度)、管道(测压力、流速)、采场(测充填高度),每分钟传一次数据到控制室屏幕,哪个点数据异常马上报警。有回搅拌桶的浓度突然从72%降到65%,系统10秒就弹出警告,我们赶过去一看,原来是给料机卡了块石头,及时处理没耽误充填。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