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眩晕常见原因分析.docxVIP

老年人眩晕常见原因分析.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人眩晕常见原因分析

周末陪母亲去公园散步,她扶着石凳突然说”眼前天旋地转”,我心一下揪起来——这不是第一次了。上个月她起夜时差点摔在卫生间,平时总说”像踩在棉花上”。看着母亲发白的鬓角和攥着我胳膊的手,我突然意识到:老年人的眩晕,远不是”歇会儿就好”这么简单。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中约30%曾经历眩晕,75岁以上更升至50%。这种”天旋地转”的背后,可能藏着耳朵、大脑、血管甚至药物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老年人眩晕那些常见原因。

一、最常见的”耳源性眩晕”:耳朵里的平衡器出故障了

咱们的平衡感主要靠三个系统协作:耳朵里的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变化)、眼睛(视觉定位)、肌肉关节(感知身体位置)。其中前庭系统最敏感,就像手机里的陀螺仪,一旦出问题,最容易引发眩晕。对老年人来说,耳朵里的”平衡器”出故障,是眩晕最常见的原因。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起床、翻身时的”天旋地转”

张大爷最近总说”早上一翻身就晕,像坐过山车”,但躺平不动就好,这就是典型的”耳石症”,医学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咱们内耳里有个叫椭圆囊的结构,里面有碳酸钙结晶(耳石),正常情况下附着在囊斑上。上了年纪后,耳石可能脱落进入半规管(负责感知旋转的管道)。当头部位置变化(比如翻身、起床、仰头晾衣服),耳石在管内滚动,刺激平衡感受器,就会引发短暂(几秒到一分钟)的剧烈眩晕,还可能恶心想吐,但不会耳鸣耳聋。

老年人高发耳石症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自然衰老,椭圆囊的胶质层退化,耳石容易脱落;二是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损伤内耳微循环,加速耳石脱落;三是很多老人有颈椎病,转头时颈部压迫椎动脉,内耳供血不足,也会诱发耳石脱落。我母亲之前总说”转头时晕”,后来确诊就是耳石症,医生做了个”手法复位”,把耳石”倒”回椭圆囊,当天就不晕了。

(二)梅尼埃病:反复眩晕+耳朵”闹脾气”

李奶奶这半年晕了3次,每次晕2小时,还伴着耳朵发闷、听力下降、嗡嗡响。这可能是梅尼埃病。它的本质是内耳淋巴液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积水(就像耳朵里”发洪水”)。典型表现是”四联征”:发作性眩晕(持续20分钟到12小时)、波动性听力下降(早期低频听力差,后期全频下降)、耳鸣(像蝉鸣或机器声)、耳闷胀感。

老年人梅尼埃病容易被误诊,因为很多老人本身有听力下降,可能把病导致的听力变化当衰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眩晕发作时不敢睁眼,平躺会更难受,得侧躺蜷着;发作后可能有几天”头重脚轻”的残留感。我邻居王阿姨第一次发作时以为是脑供血不足,吃了半个月活血药没效果,后来做了耳声发射检查才确诊。

(三)前庭神经炎:感冒后的”持续性眩晕”

赵爷爷上个月感冒发烧,好了之后突然开始晕,走路不稳,持续了快一周。这可能是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比如感冒病毒)损伤前庭神经引起。特点是眩晕突然发作,持续数天到两周,没有耳鸣耳聋,但会有明显的平衡障碍(走路往一侧偏),转头或走路时眩晕加重。

老年人得这个病,往往和免疫力下降有关。病毒感染后,身体可能没明显感冒症状,但病毒悄悄攻击了前庭神经。我父亲去年春天也有类似情况,当时以为是没休息好,后来医生说”这是前庭神经在’抗议’病毒感染”,用了点激素和营养神经的药,慢慢就恢复了。

二、更危险的”中枢性眩晕”:大脑里的平衡司令部出问题

如果说耳源性眩晕是”外围哨兵”报错,中枢性眩晕就是”司令部”自己乱套了。它由脑干、小脑等负责平衡的脑区病变引起,虽然发病率比耳源性低,但可能是脑梗死、脑出血的前兆,必须高度警惕。

(一)后循环缺血:大脑”后半区”供血不足

王奶奶早上买菜时突然晕得站不住,还恶心呕吐,说话大舌头,休息半小时才缓过来。这可能是后循环缺血(PCI),也就是负责平衡的脑干、小脑、枕叶等区域供血不足。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变窄变硬)、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心脏问题(房颤导致血栓),都可能让后循环血流减少。

后循环缺血的眩晕有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数分钟到数小时),不像耳石症几秒就好;二是”伴随其他症状”,比如复视(看东西重影)、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三是”与体位关系不大”,不管怎么动都晕。我姑父去年有次晕得摔了一跤,家人以为是耳石症,结果做了核磁共振发现是小脑梗死——幸亏送医及时,不然可能留后遗症。

(二)小脑或脑干病变:“平衡中枢”直接受损

如果眩晕持续加重,走路像”喝醉酒”(宽基底步态),甚至出现眼球震颤(眼睛不自主抖动)、肢体共济失调(拿不稳筷子),要警惕小脑或脑干的病变。比如小脑出血,多发生在有高血压的老人身上,除了眩晕,还会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脑干梗死则可能出现交叉性瘫痪(一侧脸麻、对侧肢体无力)。

我接诊过一位72岁的大爷,主诉”晕了3天,越来越重”。家属说他走路总撞墙,吃饭时勺子老掉。查CT发现小脑有个小血肿——原来他有高血压但没规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