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行业深度报告:基础执行向智能感知演进,高性能与成本优化并行.docxVIP

灵巧手行业深度报告:基础执行向智能感知演进,高性能与成本优化并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业研究发布日期:2025/10/30

行业研究

基础执行向智能感知演进,高性能与成本优化并行

——灵巧手行业深度报告

》》》目录

?

?一、行业概况:具身智能核心执行终端,市场快速扩张

?二、发展趋势:腱绳传动刚柔并济,电子皮肤赋能感知

?三、竞争格局:三类玩家共塑产业生态,产品迭代进化不止

?四、投资建议

?五、风险提示

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1.1灵巧手:集驱动、传动、感知于一体的高精度末端执行器

灵巧手是集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高精度末端执行器,能够在极限或者有害环境下替代人类进行复杂的操作任务,主要由驱动、传动、感知三大模块组成。人的双手经过长期劳动进化完美,可应用于不同场合完成不同工作任务,具备充分的泛化性。传统末端执行器具备结构简单、

便于控制、适用于大范围负荷运动作业等优点,但是也存在通用性差、精度不足、可靠性欠缺等一系列缺点。灵巧手是集成驱动、传动、感知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高精度末端执行器,能够在极限或者有害环境下替代人类进行复杂的操作任务,主要由驱动、传动、感知三大模块组成。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满足两个条件:指关节运动时能使物体产生任意运动、指关节固定时能完全限制物体的运动,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至少要3个手指和9个自由度。

表:传统末端执行器的优缺点图:灵巧手结构主要分类

表:传统末端执行器的优缺点

优缺点描述

简述

传统末端执行器的优点

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适用于大范围负荷运动作业

传统末端执行器的缺点

1.抓取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依赖摩擦力,未考虑几何封闭和力封闭);

2.通用性差,执行不同任务需重新设计手爪,增加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3.制约机器人精细作业水平,机械臂尺寸大,难精确定位操作反应速度慢;

4.力控制能力不精确,仅适用于夹持力要求不高的作业

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资料来源:《机器人灵巧手研究综述》(刘伟肖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资料来源:《机器人灵巧手研究综述》(刘伟肖钊)4

1.2发展历程:产品演进五十余年,向更高仿生度、感知能力和轻量化方向迭代

灵巧手是机器人操作和动作执行的末端工具,行业演进五十余年,2010年后相关研究加速,目前正向更高仿生度、更强感知能力和轻量化方向发展。1974年,日本电工实验室研发的Okada灵巧手n1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款灵巧手,由3个手指组成,共11个自由度;20世纪80年代,

灵巧手研究大幅增加,以斯坦福大学研发的StanfordHand为代表,其具有3个手指9个自由度,单只手指采用4个电机驱动,并利用N+1腱传动结构控制N个自由度,同时能够保证腱具有正张力。2016年,华盛顿大学基于仿生设计原理研制出一款灵巧手,质量小于1kg,利用人造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弹性滑轮结构设计,使得人手的韧带和关节特征得以复现,抓取也更加灵活可靠。2021年,韩国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集成连杆驱动的灵巧手ILDA,共有15个自由度(20个关节)、34N的指尖力,结构紧凑,无须外置驱动部件,质量仅为1.1kg,在手指关节处安装有触觉传感器,具备感知能力,可以轻松抓取鸡蛋,并可完成剪纸、夹装芯片和挤压瓶罐等操作。整体来看,灵巧手产品在向更高仿生度、更强感知能力、轻量化的方向迭代。

表:灵巧手研究历史阶段

灵巧手(参考文献)

主要研究单位

研究年份

手指个数

关节数目

自由度

传动方式

OkadaHand

日本电工实验室

1974

3

11

11

腱-滑轮

SALISBURYHand

斯坦福大学

1983

3

9

9

腱-滑轮

Belgrade/USCHand

贝尔格莱德大学

1988

5

15

15

连杆

UBHand

博洛尼亚大学

1992

3

13

11

腱-滑轮

NTUHand

台湾大学

1996

5

17

17

齿轮

DISTHand

热那亚大学

1998

4

16

16

腱-滑轮

RobonautHand

NASA

1999

5

22

14

腱-滑轮

LMSHand

普瓦提埃大学

1998

4

16

16

腱-滑轮

GIFUHand

日本岐阜大学

2001

5

20

16

齿轮连杆

DLRHand

德国宇航中心

2001

4

17

13

文档评论(0)

情报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