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研文学2025年现当代文学比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象征主义
2.呐喊文学
3.京派文学
4.“十七年文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鲁迅杂文“杂文热”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美学的内涵及其表现。
3.试述莫言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主要表现特征。
4.简析余华早期先锋小说(如《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叙事实验。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2.比较钱锺书《围城》与师陀《八十一梦》在题材选择和讽刺艺术上的异同。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论述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新历史小说”的写作策略与文化反思。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象征主义: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文学流派,强调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表达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反对自然主义客观描写,追求诗歌化和神秘化。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伦,俄国的勃洛克、象征派小组,中国的象征主义诗人如李金荃、穆木天等。
**解析思路:*首先点明象征主义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的文学流派。其次,阐述其核心特征(象征手法、主观感受、反客观描写、诗歌化、神秘化)。最后,列举代表作家(国内外及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
2.呐喊文学:指鲁迅1923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呐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成熟,其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国民性的弱点,具有强烈的启蒙和批判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故称“呐喊文学”。
**解析思路:*点明“呐喊文学”的核心指代(《呐喊》小说集)。说明其收录的作品及代表地位。阐述其思想内容(批判封建、国民性弱点、启蒙)。强调其历史意义(标志白话小说成熟、“五四”成就)。
3.京派文学:指抗战时期以北京为中心,活跃于京津报刊,创作风格偏向冷静、冲淡、隽永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林庚等。他们多描写乡村生活或知识分子心态,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和形式的技巧,与同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派”文学形成对比。其代表作有沈从文的《边城》、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
**解析思路:*点明定义(时间、地点、风格特点)。列举代表作家。简述其主要题材倾向(乡村、知识分子)。指出其艺术追求(纯粹、技巧)并与“海派”对比。举例说明。
4.“十七年文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66)这十七年间中国大陆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受到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传统。主要文学现象包括“十七年电影剧本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实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如反右、大跃进、文革)的文学创作等。
**解析思路:*点明时间范围和概念。阐述其时代背景和政治影响。说明主要创作方法和主题倾向(现实主义、英雄形象、社会主义思想)。列举主要文学现象或成就。
二、简答题
1.鲁迅杂文“杂文热”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国社会矛盾加剧,军阀混战,外国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同时“左联”的成立和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展也推动了杂文这种短小灵活、战斗性强的文体的发展。鲁迅作为杂文创作的旗手,其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犀利文笔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作家和读者,带动了杂文创作的繁荣。“杂文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针砭时弊,充满战斗精神;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犀利泼辣,富有幽默讽刺意味;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具有强烈的启蒙和批判色彩。
**解析思路:*首先指出“杂文热”出现的历史时期和背景(社会矛盾、政治运动、鲁迅影响)。然后概括其主要特征(题材、内容、形式、思想艺术)。
2.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美学,是一种融合了悲悯、无奈、虚无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的情感基调与审美风格。它不同于传统的感伤或悲情,而是于残酷的现实和人生的荒诞中,体察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常,尤其是在战争、社会变迁背景下,普通人的挣扎与毁灭。其表现特征主要有:对人性幽暗面的揭示,即使是小人物也有自私、软弱等缺点;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个体在巨大历史力量面前无力抗争;语言风格上的冷静与华丽并存,用华丽辞藻描绘破败景象和人物悲惨命运,形成反讽效果;对传统价值观的解构,对世俗情感的淡漠或嘲讽。
**解析思路:*首先阐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一年级科学2025年上学期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25年上学期期末专项训练冲刺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初中十年级化学上学期专项训练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二年级历史上学期冲刺训练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二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冲刺试卷(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