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7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
A.楚国对本地文化有强烈的自我认同
B.周楚两国的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C.楚国“不服周”体现楚称霸的野心
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
2.孔子倡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维护礼乐制度
3.1972年山西右玉县常门水库工地施工现场挖掘出汉墓群,在一些墓椁室周围发现了大量的4厘米见方的炭块与石块混合物。经考证,在墓中椁基周围放置煤炭是为了干燥和防腐。这表明
A.山西地区煤炭的开采利用最早始于西汉时期
B.山西采煤业历来在全国举足轻重
C.当时人们对煤炭的特性和用途已有初步认识
D.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
4.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 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弃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5.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
地区
概述
独立型藩镇
河朔地区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
中原地区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有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
西北边地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唐政府对潘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6.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隋唐时东西大运河及南北大运河图元代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图1图2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7.赦宥制度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汉代以“帝冠”“定都”“祥瑞”等作为赦免的理由和条件,赦免施行频繁。唐代的赦宥包括赦、大赦、曲赦等具体形式,但统治者大多持“赦不妄下”的慎赦态度。明代推行“重典治乱世”的思想,认为赦免是“法外之仁”,只有遇到“覃庆大典,或逢水旱偏灾”,才实行赦免。赦宥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
A.儒家思想逐渐式微 B.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
C.法律观念日臻理性 D.统治者借此彰显权威
8.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
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9.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局……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C.清末新政受到了顽固的阻挠 D.加速汉族官僚迅速崛起
10.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银价骤跌造成通货膨胀;其时欧美主要国家先后采纳金本位制,国际金价上涨,列国强迫清政府将白银赔款改为按金价支付,加剧了晚清经济的萧条。这反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