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掌握经典古诗文文言文.pptVIP

小学必掌握经典古诗文文言文.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必掌握经典古诗文文言文

16、爱屋及乌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般奈何?”太公日:“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注释】:纣:商纣王皇:通“惶”,害怕。定:安定召:召见胥余:奴隶或刑徒,指下人

【译文】: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寓意】: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7、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dàn),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jie)在。【注释】:金陵:江苏南京龙于:在点:画诞:荒唐的;不合情理的因:于是须臾:片刻皆:都

【译文】:张僧繇在南京安乐寺,在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睛,常常说,点上眼睛就飞了,人认为他说狂诞的话,于是他就点了其中的一条,一会儿,雷电打破墙,一条龙乘云飞走了,没有点睛的都还在。【寓意】: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8、朝三暮四宋有狙(ju)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sun)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kuì)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ùn)于己也,先诳(kuáng)之曰:“与若芧(xù),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庄子·齐物论》【注释】:1.狙公:养猕猴的人。2.解:了解,理解,懂得。3.狙:猕猴。4.意:心意。5.得:懂得。6.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7.损:减少。8.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9.充:满足。10.欲:欲望,要求。11.俄而:一会儿,不久。12.匮:不够。13.限:减少。14.恐:恐怕。15.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16.诳:欺骗.17.与:给。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9.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20.足:够,足够。21.众:所有的。22.皆:都。23.而:表修饰。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26.朝:早上。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译文】: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19、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注释】:鬻(yù)——卖。誉——夸耀。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或曰——有的人说。莫不——没有不应——回答或——有人“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吾盾之坚”的之:同上坚——坚固以——用俄而——片刻、一会儿莫能——没有什么。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平时收集整理,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联系本人删除,本人在看到消息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