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地形地貌介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Geography

;

2;;;

o教学重点:掌握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

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o教学难点: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o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貌学”,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一、地貌成因

二、基本地貌类型

三、地面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地貌的定义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

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

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

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

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o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

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

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

要外动力。

4.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5.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河流侵蚀地貌;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o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o喀斯特地貌;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

颐???园里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京杭大运河;

广东某地的矿山开发;;

名称;;;;;

o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据海拔高度,可以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o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盆地。;;

26;

27;;;;;;;

34;

黄土高原 ;

o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对其它要素

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一、风化作用

二、块体运动与重力作用;

o风化作用(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

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

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又分为:

(1)水化作用

(2)水解作用

(3)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

学风化提供了反应剂。;;

43;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1.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1)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

(2)温带森林带--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中度化学风化)

(3)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轻

中度化学风化)

(4)干旱区--碱性风化壳(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很弱)

(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

文档评论(0)

干中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水利工程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7日上传了水利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