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pptxVIP

针灸推拿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ppt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推拿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针灸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套治疗体系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作者:

课程概述历史渊源探索针灸推拿的起源与演变基础理论理解核心概念与原理技术应用掌握关键技法与临床运用科学研究了解现代发展与前沿进展全球趋势探讨国际化发展与未来方向

针灸的历史起源1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3000年砭石疗法出现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黄帝内经》系统化针灸理论3宋朝1026年铜人针灸模型发明4明清时期重要医学著作出现,进一步完善针灸理论5现代针灸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加速

推拿的历史发展古代起源源于中国古代按摩技术唐宋时期按摩一词广泛使用明代发展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推拿手法清代进步推拿儿科应用兴起现代系统化推拿技术规范化与教育化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临床决策的核心原则病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气血津液人体基本物质脏腑经络功能系统与联系网络阴阳五行哲学基础

经络系统概述十二正经主要经络系统,联系内外,上下贯通奇经八脉特殊经络系统,调节平衡十二正经气血络脉系统经络分支,形成网状结构,遍布全身生理功能运行气血,联系脏腑,调节平衡,抵御外邪

十二正经详解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与络脉督脉与任脉督脉行于背部正中,总督诸阳经;任脉行于腹部正中,总任诸阴经。两者为阴阳之海。冲脉与带脉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环绕腰部如束带,约束纵行诸经。维脉阴维脉与阳维脉分别联络全身阴经与阳经,如网维系统。跷脉阴跷脉与阳跷脉主管人体左右平衡,联系运动与感觉功能。

腧穴学基础腧穴定义经气输注之处,为针灸推拿施术的特定部位,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指寸法、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腧穴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募穴、背俞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位分类。穴位特异性不同穴位具有特定功效,形成独特的诊疗系统。

常用腧穴的功效头面部要穴百会穴安神醒脑,风池穴祛风明目,印堂穴镇静安神。躯干部要穴中脘穴调理脾胃,气海穴补益元气,关元穴滋补肾气。四肢要穴合谷穴镇痛散寒,足三里穴补中益气,三阴交穴调理生殖系统。

针刺基本手法进针技术直刺、斜刺、横刺等针刺角度与深度控制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等针具操作技巧补泻手法轻刺激补、重刺激泻等调节阴阳平衡的方法特殊针法温针灸、电针、皮内针等特殊治疗技术

灸法基础知识艾灸材料艾叶加工制成艾绒、艾条、艾柱等形式。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散寒、回阳救逆之功效。灸法分类直接灸:艾炷直接置于皮肤间接灸:隔姜、蒜、盐等施灸温针灸:针刺后在针柄上加艾适应与禁忌适用于虚寒性疾病,如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禁用于高热、出血性疾病及特殊部位。

针灸的作用机制神经体液学说经络学说气血调节内分泌调节镇痛机制

推拿的基本理论经络腧穴关系推拿以经络腧穴为基础,通过手法刺激特定部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生理病理基础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认为疾病源于气血失调,推拿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作用机制通过机械力学效应,调节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促进自愈能力。适应与禁忌适用于多种功能性疾病,禁用于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急性创伤等。

推拿基本手法推法一指或多指向前用力推动,力量均匀,速度适中。摩法掌指面贴紧皮肤作圆形运动,轻柔揉动。按法指掌垂直下压,持续一定时间,力量稳定。拿法拇指与其他手指对合捏拿肌肉,提拉提拉。

小儿推拿特点小儿特定穴位系统小儿推拿使用特殊穴位系统,如揉四横纹、推脊等,不同于成人穴位体系。常用手法特点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操作时间短,一般3-5分钟动作灵活,节奏较快多用揉、推、按等柔和手法适应症范围主要用于小儿常见病,如感冒、消化不良、夜啼、遗尿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针灸临床应用-内科疾病78%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对哮喘有效缓解率65%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率62%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率58%心血管疾病轻中度高血压控制率

针灸临床应用-疼痛管理

推拿临床应用-骨伤科疾病1颈椎病采用推、拿、滚、按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牵引推拿手法改善颈椎生理曲度。2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手法整复、腰部松解、腰骶部扳法减轻神经根压迫。3肩周炎结合摇、拔、扳、揉手法,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4运动损伤针对扭伤、挫伤等运动创伤,采用点揉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针刺治疗调节经络气血艾灸温熨温通经络推拿手法调整机体功能综合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安全与不良反应晕针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针并平卧休息。滞针与弯针因患者肌肉紧张或体位改变导致,应放松患者并正确取针。感染预防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用,做好消毒工作,禁止在感染部位

文档评论(0)

有一种温柔,只因你才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