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项文言文试卷及答案.docxVIP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项文言文试卷及答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项文言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2.乃为篱下菊,日日采之()

3.汝亦知之乎?()

4.油光可鉴人()

5.佛印绝类弥勒()

6.相委而去()

7.造饮辄尽()

8.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9.随君初见时()

10.常在于称意而自得()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油光可鉴人,面如土色。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4.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用“”和“”来衬托陋室不凡的境界。

2.《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志向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竹柏形态的句子是:“,。”

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作者复杂心境的句子是:“,。”

7.《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8.《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名句是:“,。”

9.《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

10.《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11.《论语》中,强调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12.《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友人门不设扃,虚掩之。太丘曰:“吾与汝期日中,日中不至,是无信也。对子骂父,是无礼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时年七岁,在门外戏。客问曰:“儿郎何在?”答曰:“在户中。”友人便归。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虽不敢近,然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摇尾而鸣。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遂与之斗,虎大骇,近之,拔山倒树而已。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yóu)而临之,曰:“尔何敢!”虎大骇,远遁;以为神,故临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期日中()

c.太丘舍去()

d.虚掩之()

e.对子骂父()

f.下车引之()

g.遂与之斗()

h.拔山倒树而已()

i.汝何敢()

j.远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吾与汝期日中,日中不至,是无信也。

b.虎见之,虽不敢近,然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c.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d.技止此耳!

3.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乙文最后一句“以为神,故临之”中的“神”具体指什么?虎对驴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人。常游学至辽东,见地有赤色,如人形,遂止宿其下,夜有赤气覆其上,若龙蛇之状。宁以为此地吉,遂家焉。其地有山,状如人形,望之彷佛,故名曰“宁”山。

宁少时,与华歆(xīn)共园中戏,尝祖(zǔ)褐蹲地,取石砚(yàn)画地。二人并日卧起,共诸生занятости。宁虽处贫素,常自不慕荣利。常着(zhuó)麻布衣,饭食茹(rú)素,终岁不尝一肉。身长八尺,容貌自若。时人慕其操尚,由是遂显。

有人欲为宁设飨(xiǎng),宁固辞不受。或有馈(kuì)之,宁不受。人问其故,宁曰:“吾非恶此物,但不受非义之财耳。”

尝与歆共行,见一故人,宁驻车,歆径过之,宁曰:“何得如此乎?”歆曰:“与人同行,若此者,非礼也。”

宁曰:“礼有时,施有宜。吾非不知其人,但无礼于长者耳。”

或有问曰:“管宁何故舍中国而适辽东?”宁曰:“吾闻危邦不居,乱邦不入。惧其危乱,故去之。”

后辽东有公孙渊(yuān)者,自称燕王,遣使来迎宁。宁遂与妻及诸子俱往。渊以宾礼待之,厚加赏赐。宁一无所受,常自讲授,人皆化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a.常游学至辽东()

b.见地有赤色,如人形()

文档评论(0)

老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