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概述
2.评估与准备
3.胸外按压
4.开放气道
5.人工呼吸
6.心肺复苏的配合与转换
7.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8.心肺复苏的终止与后续处理
9.心肺复苏的持续训练与考核
01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概述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挽救生命速度每延迟1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7%-10%,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可达50%以上。心脏骤停高发人群心脏骤停多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公共场所普及率低我国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普及率仅为1%,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救助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的原理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产生有效的收缩,从而恢复血液循环,为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研究表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可提高50%。呼吸功能维持人工呼吸可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因缺氧导致的脑部损伤。心肺复苏中的口对口呼吸,能够迅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心脏自主节律恢复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助于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可能会自行恢复跳动,此时应立即停止按压和呼吸,观察患者状况。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评估患者状况迅速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并呼叫,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确保患者在5秒内无反应。呼叫急救并开始按压立即呼叫急救,同时开始胸外按压,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确保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观察胸部起伏。
02评估与准备
评估意识快速判断立即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肩膀并呼叫,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评估反应时间评估患者意识的时间不应超过5秒,迅速判断患者状态,避免延误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注意生命体征在评估意识的同时,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无呼吸或脉搏,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求助与报警大声呼救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确保周围人员知晓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迅速拨打120或其他急救电话,准确告知地点、患者状况及所需帮助,如需心肺复苏,告知接线员已开始操作。保持冷静指引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同时,保持冷静,指引他们到达患者所在位置,如有可能,指派专人引导。
准备环境与患者安全评估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避免火灾、电线等危险因素,确保患者周围环境无潜在风险。患者体位调整将患者置于安全、平坦的地面,头部与身体同水平,解开紧身衣物,确保气道畅通。检查意识与呼吸再次确认患者意识与呼吸,如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03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定位正确按压部位位于患者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确保手掌根部平贴胸骨,手指翘起不施力。按压方法双手交叉叠放,以肩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避免错误部位避免按压剑突、两侧肋骨或胸骨角,以免造成骨折、内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按压方法手掌放置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放其上,手指交叉翘起,避免按压手指。垂直按压身体垂直向下用力,确保按压方向与胸骨平行,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达到心脏泵血效果。放松与恢复按压后迅速放松,让胸廓恢复原位,放松时应完全释放压力,避免压迫过度。
按压频率与深度标准频率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与成人正常心跳频率相近,确保心脏得到有效泵血。按压深度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以达到心脏泵血的效果,但不应超过6厘米,避免造成胸骨骨折。保持一致性按压应均匀、连续,避免暂停或过度用力,保持按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04开放气道
头部后仰法手法操作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下推,另一手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向上托,使头部后仰,打开气道。注意事项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颈椎损伤。头部后仰角度约为30-45度,确保气道畅通。效果检查观察患者喉部有无隆起,如无反应,继续操作;如有反应,说明气道已开放。
托颌法操作步骤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另一手放在患者下颌角处,向上托举下颌,使头部后仰,同时将下唇向上拉,打开气道。注意事项操作时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以免影响气道开放。头部后仰角度约为30-45度,确保气道畅通。效果评估观察患者喉部有无隆起,如有反应,说明气道已开放;如无反应,需重新调整手法。
注意事项避免误伤操作时需注意手法,避免误伤患者,如造成骨折、内脏损伤等严重后果。保持冷静面对紧急情况,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慌乱导致操作失误。持续评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评估患者状况,如有好转迹象,可适当调整操作,如无反应,需持续进行。
05人工呼吸
口对口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