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观刈麦》理解性默写练习题.docxVIP

儿童诗歌《观刈麦》理解性默写练习题.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诗歌《观刈麦》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一、诗歌回顾与核心思想

《观刈麦》是一首描绘农人在夏日辛勤收割麦子的诗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的赞美与对农人辛劳的体恤。诗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如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割麦人,以及他们内心的期盼与酸楚,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对于儿童而言,理解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更能体会劳动的价值与粮食的珍贵,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设计

(一)描绘景象,体会辛劳

1.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农人收割麦子时,头顶烈日、酷热难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面对炎炎烈日和繁重的劳动,农人虽然筋疲力尽,但依然珍惜夏日白昼漫长,以便能多割些麦子,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农人弯腰弓背,在田间辛勤割麦的劳动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揭示矛盾,感受不易

4.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农妇携子送水送饭的场景,侧面烘托出田间劳作的紧张与忙碌。

5.当诗人看到农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劳作,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却可能食不果腹的深切同情。

6.诗中直接点出农人劳作如此辛苦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缴纳赋税的句子(或暗示其生活贫困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情感共鸣,引发思考

7.诗中描写贫妇人在田间捡拾麦穗时,“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令人心生怜悯,也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

8.当诗人联想到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对比农人劳作的艰辛与贫困,内心感到无比愧疚。

9.《观刈麦》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自己的不劳而获与农人的辛劳疾苦进行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三、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描绘景象,体会辛劳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解析:此句用“蒸”和“灼”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夏日田间的酷热,农人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被阳光炙烤,突出了劳动环境的恶劣。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解析:这两句深刻揭示了农人在极度疲劳和酷热中,反而希望夏日更长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3.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此处需注意,原诗中此句描写的是贫妇人拾穗,若严格针对“割麦人”,可调整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或引导学生关注“刈麦”主体,此处以常见理解性默写点为例,教师可灵活调整)

*(若针对割麦主力,可改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解析:点出了农家全年忙碌,尤以五月麦收时节为最,奠定了全诗辛劳的基调。)

(二)揭示矛盾,感受不易

4.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解析:通过描写妇女儿童为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情景,展现了麦收时节全家总动员的忙碌景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劳作的繁重和时间的宝贵。

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解析:这是诗人目睹农人艰辛后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农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愧疚。

6.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解析: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贫妇人捡拾麦穗的原因——自家的田地因缴纳赋税而丧失,只能靠拾别人遗落的麦穗来勉强维持生计,反映了当时赋税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悲惨。

(三)情感共鸣,引发思考

7.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解析:此句细致描绘了贫妇人捡拾麦穗的动作和她简陋的装备,一个“敝”字点明了其生活的贫困,画面感强,引人同情。

8.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解析:诗人将自己与辛勤劳作的农人对比,反思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业生产,享受着俸禄,内心充满了愧疚。

9.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解析:这两句与农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愧疚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关注。

四、结语

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诗歌背诵的检验,更是对诗歌内涵理解的深化。通过以上练习,希望小读者们能更好地走进《观刈麦》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韧,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练习时,建议结合诗句的上下文和诗人的情感来记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默写,融会贯通。

文档评论(0)

超越梦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