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陌生化
2.文学典型
3.互文性
4.文学消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请结合具体文学文本说明。
2.叙事视角的类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以《百年孤独》或《红楼梦》为例分析。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期待视野”及其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4.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美学特征有哪些?试以卡夫卡《变形记》或艾略特《荒原》为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如何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
2.文学创作中“灵感”与“构思”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从心理学、创作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四、文本分析题(20分)
阅读以下文本片段,结合文学理论中的“环境描写”“象征”“情感投射”等概念,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文本片段: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节选自鲁迅《故乡》)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2025年)
一、名词解释
1.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指通过语言技巧(如偏离常规语法、制造语义冲突等)打破读者对事物的“自动化”感知,迫使读者以新的视角重新观察对象,从而增强审美体验的新鲜度和深刻性。例如,舒婷《致橡树》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用“攀援”“炫耀”等非常规动词组合,使“爱情”这一常见主题产生陌生化效果。
2.文学典型: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既体现某一类人物的共同特征(共性),又具有不可重复的鲜明个性(个性),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如鲁迅笔下的阿Q,其“精神胜利法”是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概括(共性),但他的具体言行、心理活动(如“儿子打老子”的自我安慰)又具有独特的个体色彩(个性),成为跨越时代的“这一个”。
3.互文性: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出的理论,指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文本(包括历史文本、文化文本、口头文本等)存在隐含的引用、改写、对话关系。例如,金庸《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浪子”形象,既呼应了传统武侠小说中“侠骨柔情”的叙事模式(与《水浒传》“鲁智深”的洒脱、《三侠五义》“白玉堂”的不羁形成互文),又融入了现代个体对自由的追求(与存在主义哲学文本形成隐性对话)。
4.文学消费:指读者通过阅读、购买、传播文学作品来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消费(如购买书籍、电子出版物),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消费(如对作品意义的解读、情感的共鸣)。与“文学接受”不同,文学消费更强调市场属性与读者的主动性,例如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打赏”模式,既推动了文学传播,也影响了创作方向(如作者为迎合读者偏好调整情节)。
二、简答题
1.文学语言的内指性:文学语言指向文本内部的意义世界,而非直接对应外部现实,其目的是构建自足的审美空间。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风云”并非单纯描写自然景观,而是通过夸张的语言组合,内指诗人对动荡时局的焦虑与身世飘零的感慨。这种语言不追求与客观现实的“真实”对应(如“波浪兼天”在物理上不可能),而是通过内部语义的关联(“波浪”与“风云”的呼应)、情感的投射(“涌”“阴”的动态与色彩),构建出诗人内心的“真实”。
2.叙事视角的类型及作用:叙事视角主要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客观视角(“摄像机式”视角)。全知视角如《红楼梦》,叙述者可自由进入所有人物内心(如描写黛玉葬花时的心理、宝钗扑蝶时的机心),便于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全景;限知视角如《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回忆视角,通过单一人物的有限认知(如对“失眠症”的困惑),强化了马孔多小镇的魔幻色彩与历史的荒诞感;客观视角如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叙述者仅记录人物对话与动作(如“姑娘望着对面的群山”“男人把杯子举起来喝了一点”),不介入人物心理,迫使读者通过细节自行推断“堕胎”这一隐含主题,增强了文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