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美容耗材验收流程
干美容行业这行第七年,我最常跟新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给客人涂在脸上的每一滴精华、敷的每一片面膜,都是咱们的’第二张脸’。”这句话尤其体现在耗材验收环节——这不是简单的”签字收货”,而是把好安全关、效果关的第一道门。今天就以我日常工作为例,跟大家唠唠这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美容耗材验收流程。
一、前期准备:把”功课”做在开门前
每次收到物流通知说耗材到货,我第一件事不是往仓库跑,而是先坐下来翻资料。这就像考试前划重点——准备不充分,现场验收准抓瞎。
1.1明确验收标准:心里得有杆”刻度秤”
我们店里的验收标准是”双轨制”:一边跟着行业规范走,比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里对包装标识、成分公示的要求;一边结合自家实际定细则,像我们主营医美级护理,就额外加了”无菌包装破损率不得超过0.5%“的硬指标。每次新耗材入库前,我都会把对应的标准打印出来贴在验收本上,方便现场对照。有次进一批医用冷敷贴,我提前查了最新的二类械字号备案要求,结果现场发现有两箱标签没印”医疗器械”标识,当场就截下了——这要用上,客人投诉是小事,违规风险可大了。
1.2工具与物资准备:巧妇也得有”应手的家什”
验收可不是光用眼睛看。我抽屉里常年备着”验收四件套”:带刻度尺的强光手电(检查包装有没有细微划痕)、PH试纸(测精华液酸碱性)、电子秤(核对面膜重量是否达标)、密封样品袋(存疑样品送检用)。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消毒用品。现在很多耗材是直接接触皮肤的,验收员的手、验收台面都得用75%酒精擦一遍,避免交叉污染。上周收一批无菌棉片,我用酒精棉擦了三遍桌子才开始拆箱,同事笑我”比手术室还讲究”,我回他:“客人的脸比手术室的伤口还金贵。”
1.3人员协调: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验收至少得两个人:一个主检,一个复核。我一般会叫仓库管理员老陈搭档,他干了十年仓储,对各种耗材的”脾气”门儿清——比如某品牌的精华液瓶身有特殊凹凸纹,摸一下就能辨真假;再叫前台小妹小周,她负责核对订货单,小姑娘心细,数字看错的概率比我低。提前半小时在工作群发消息:“下午3点A库验收,主检+复核+订单核对到位”,人齐了再开始,避免中途断档。有次物流提前两小时到,我着急忙慌一个人验,结果把500片面膜数成520片,多出来的20片找了半天才发现是自己数错了——人多盯着,容错率高多了。
二、现场验收:眼到、手到、心更要到
准备工作做到位,现场验收才能像流水线一样顺畅。我一般把这过程拆成”望、闻、问、切”四步,每一步都得像老中医号脉似的仔细。
2.1第一步:外观初筛——先看”颜值”合不合格
拆箱前先看大包装:物流箱有没有明显压痕、水渍,封条是不是原厂的(我们跟供应商约定了特殊封签,带防伪码)。上回收一批进口精华,物流箱封条是后期贴的,当场拍照给供应商,结果查实是中转时被拆过,里面少了三瓶——这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留证。
拆箱后先看小包装:面膜袋有没有漏气鼓包,精华瓶有没有漏液(摇晃时看瓶身有没有液体残留),棉片包装有没有折痕(折过的可能破坏无菌环境)。有次拆一盒医用敷贴,发现有两包边缘有细微折痕,对着光一照,果然能看到里面的敷料颜色发暗,果断挑出来做问题标记。
再看标签信息:必须有中文标识!这是硬规定。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某代购来的面膜,全韩文标签,问供应商说是”原装进口”,我直接回:“没中文标签,不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拒收。”除了中文,还要看”三要素”:生产批号(能追溯到具体生产线)、生产日期(精确到日)、保质期(至少留6个月以上使用期)。上个月收的安瓶,有5盒保质期只剩3个月,我当场跟采购说:“这得退,咱们一个月最多用2盒,剩下的过了期就只能扔,浪费成本是小事,万一客人用了临期产品出问题,砸的是口碑。”
2.2第二步:资质核验——查”身份”够不够硬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关键的环节。我抽屉里有个”资质档案夹”,每次验收都要核对三样东西:
一是供应商资质: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如果是械字号产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必须在有效期内。有次换了新供应商,我查许可证发现已经过期两个月,当场给采购打电话:“这资质不合法,东西不能收,出了问题咱们要担责的。”
二是产品检测报告:普通化妆品要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特殊用途化妆品(比如美白、祛痘类)要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上个月进一批含烟酰胺的精华,我专门查了检测报告里的”烟酰胺含量”,标2%的实际测出来1.8%,虽然差别不大,但我还是要求供应商说明原因——成分浓度直接影响效果,含糊不得。
三是进口产品额外文件: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备案凭证(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要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特殊用途要批件)。有回收法国进口的面膜,供应商只提供了报关单,我追着要检验检疫证明,对方说”都是正规渠道,肯定没问题”,我跟他急:“没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