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防震减灾日安全培训课件汇报人:XX
目录壹地震基础知识贰地震应急避险叁地震自救互救技能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伍防震减灾演练活动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地震基础知识第一章
地震的成因地球表面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后释放形成地震。板块构造运动大规模的水库蓄水、煤矿开采、核试验等活动,通过改变地下应力状态,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人为因素火山喷发时岩浆的运动和压力变化可引起周围地壳的震动,有时也会引发地震。火山活动010203
地震的分类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如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的9.0级大地震。构造地震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例如2018年印尼龙目岛发生的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由于地下洞穴或矿井塌陷造成的地震,如美国肯塔基州的塌陷地震事件。塌陷地震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煤矿开采等诱发的地震,例如中国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地震。诱发地震
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则引起地面的强烈摇晃。地震波的类型纵波速度最快,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速度较慢,仅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着距离震源的增加,地震波能量逐渐减弱,导致地震强度降低。地震波的衰减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交界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强度。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
地震应急避险第二章
室内避险要点地震发生时,躲在坚固家具旁或墙角形成的“安全三角区”可减少被坠落物击中的风险。选择安全三角区避免靠近悬挂灯具、风扇等物品,防止它们在地震中掉落造成伤害。远离悬挂物品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电源开关,防止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关闭火源和电源利用坚固的桌椅等家具作为掩护,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坠落物直接击中。使用桌椅等作掩护
室外避险要点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远离高楼大厦和电线,避免被坠落物或电线击中。01远离建筑物和电线在室外时,应选择空旷地带,如公园、广场等,避免在狭窄或有高大构筑物的地方停留。02选择开阔地带避险地震时桥梁和隧道可能受损,应迅速离开这些区域,防止因结构坍塌造成伤害。03避免靠近桥梁和隧道
避险误区纠正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失控或困人,应立即使用楼梯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避免使用电梯传统建议的桌子下避险在强震中并不安全,应寻找更坚固的掩体或靠墙角蹲下。不躲在桌子下在高层建筑中盲目跳窗逃生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应等待救援或使用安全出口。不盲目跳窗逃生地震后可能存在燃气泄漏,使用明火检查可能导致爆炸,应使用肥皂水检测泄漏。不使用明火检查
地震自救互救技能第三章
紧急自救方法地震时迅速躲到坚固桌子下,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桌下避难远离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以防玻璃碎片造成伤害。远离窗户
互救技巧与注意事项在进行互救前,首先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如检查是否有余震或建筑物不稳定。评估现场安全在互救过程中给予伤员心理支持,安抚其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有助于伤员的恢复。注意心理支持优先救助能够发出声音的伤员,因为他们可能处于更危险或更需要帮助的状态。优先救助呼救者学习正确的伤员搬运技巧,如使用担架或多人协作搬运,避免对伤者造成进一步伤害。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在互救过程中保持与救援队伍的沟通,确保救援行动的协调一致,提高救援效率。保持沟通与协调
救援信号的使用在地震后,被困者可使用手电筒、反光镜或任何能发出光线的物品发出求救信号。视觉信号敲击金属物品或大声呼救,以声音为信号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声音信号在可见区域用布条、衣物等物品制作明显的求救标志,如“SOS”或“救命”字样。标志信号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四章
国家防震减灾法律包括地震监测、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规定。主要法律条款明确防震减灾职责,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防震减灾法》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01制定主体地方国家权力机关02法律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政府规章03实施作用保证宪法法律地方实施
法律责任与义务公民法律义务参加防震减灾活动,保护监测设施。法律责任追究侵占、毁损地震监测设施将承担法律责任。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第五章
演练目的与意义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通过模拟地震情景,参与者能迅速学会如何在真实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快速采取有效行动。0102强化安全意识演练活动能够加深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升日常生活中对安全措施的重视和遵守。03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演练可以检验学校或单位的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及时发现并修正预案中的不足之处。
演练流程与步骤05演练总结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会议,评估演练效果,提出改进措施。04紧急避险动作教授正确的“桌下避险”等动作,提高人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03疏散演练按照预定路线和方法进行疏散,确保每个人都能迅速、有序地到达安全区域。02模拟地震警报通过广播、警报器等方式模拟地震警报,测试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和疏散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