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作为在粮食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从业者,我常蹲在田埂上看老农弯腰插秧,也守过粮仓听稻谷在通风机下沙沙作响,更见过加工车间里机械轰鸣却秩序井然——这些场景里,始终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在牵引,那就是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它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护住农民汗水、守住国家饭碗的”定盘星”。

一、为何要严守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一粒米的”一生”说起

在很多人眼里,粮食安全生产不过是”别让米发霉”“别加坏东西”,但真正深入这个链条就会明白:从种子下地到端上餐桌,一粒米要闯过十多道”安全关”。我曾见过某产区因农药使用不当,整片稻田重金属超标被销毁,农民蹲在田边抹眼泪;也亲历过某仓库因虫害防治不及时,100吨稻谷被蛀成空壳,仓库管理员急得彻夜守在粮堆旁。这些教训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无数次失误换来的”安全指南”。

往大了说,我国14亿人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往小了看,每粒粮食都凝结着农民120天的日晒雨淋、农业技术员的配方调试、仓储工的昼夜巡查——规章制度就是给这些心血上的”保险栓”。

二、粮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四大核心原则:从”管得住”到”管得好”

(一)安全底线原则:把”零容忍”刻进每个环节

这是所有制度的基石。我参与制定过某省的粮食生产规范,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三禁止”:禁止使用未登记农药、禁止超量使用化肥、禁止存储超过安全水分的粮食。记得有次去基层检查,发现某合作社为赶工期,把刚收割的高水分稻谷直接入仓,我们当场要求翻仓晾晒。负责人起初觉得”多晒两天费人工”,后来一算账:如果稻谷发霉,损失是晾晒成本的10倍不止。现在他逢人就说:“安全底线碰不得,碰了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二)全程管控原则:从”田间”到”餐桌”不留盲区

粮食生产是条长链,过去常出现”种的不管收,收的不管存,存的不管卖”的脱节现象。现在的制度明确了”全周期责任清单”:种植环节要记录种子来源、施肥时间;收割环节要检测水分、杂质;存储环节要监测温湿度、定期熏蒸;加工环节要筛查重金属、黄曲霉毒素;运输环节要查验包装、温控记录。去年我跟踪过一批从东北到广东的稻谷运输,司机每2小时要上传一次车厢温度,收货方对照电子台账逐条核对,真正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三)责任到人原则:让”谁的岗”对应”谁的责”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责任不清”:粮仓漏水,说是保管没巡查;加工品超标,说是质检没取样。现在制度里专门设了”岗位安全责任卡”,每个环节都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监督责任人。我见过某粮库的保管老张,他的责任卡上写着:“每日8:00、16:00检查粮温,每3日检测虫情,记录异常2小时内上报。”有次他巡查时发现粮堆局部升温,立刻上报并启动通风,避免了一场霉变事故。后来老张领了2000元安全奖,他说:“责任卡不是约束,是给咱发了本’护身符’。”

(四)科技赋能原则:让”老把式”学会”新武器”

传统靠”看天吃饭”“摸粮辨潮”的经验在现代生产中远远不够。现在的制度里专门列了”科技应用清单”:种植区要装土壤墒情监测仪,粮仓要配电子测温系统,加工线要上金属检测仪和色选机。我所在的企业去年引入了智能虫情测报灯,过去查虫要人工筛500克粮样,现在仪器能自动识别20多种害虫,效率提高了8倍。老技术员王师傅起初抵触,说”我闻粮味就能知道有没有虫”,后来亲眼见仪器测出了他漏查的米象幼虫,现在逢人就说:“科技不是抢饭碗,是给咱长眼睛。”

三、全链条规章制度详解:每个环节都是”安全必答题”

(一)种植环节:从”下种”开始守好安全关

种子是粮食的”起点”,制度里明确要求:必须使用通过审定的品种,禁止私自留种(特殊地方品种需备案);农药使用要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比如毒死蜱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是28天,也就是说打药后至少28天才能收割。我曾跟着农技员老李去农户家指导,有位大叔着急卖新米,打药后20天就要割稻,老李蹲在田边算:“您现在割,农药残留可能超标,卖不上价不说,要是被查出来,罚款比多等8天的损失大得多。”大叔听了直点头,后来成了义务宣传员。

施肥方面推行”测土配方”,每50亩地取一次土样,根据氮磷钾含量定制肥料。以前有些农户为增产猛施尿素,结果土壤板结、稻谷口感差,现在按配方施肥,不仅减少了30%的化肥用量,米质还提升了一个等级。

(二)存储环节:粮仓里的”温度与时间”学问

存储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制度里规定:稻谷入仓水分不得超过13.5%,玉米不得超过14%,超过的必须晾晒或烘干;粮仓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湿度65%以下,每个粮仓要装30个以上的电子测温点,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

虫害防治更是精细:每年3-4月和9-10月是虫害高发期,必须进行两次全面熏蒸;磷化氢熏蒸时,浓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