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pdfVIP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

题卡上)

1.春秋初期,郑庄公强势专横,为此周桓王欲分权给虢公。郑庄公对此反应激烈,派军队收割了周王室

直辖地的禾稼。迫于形势,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周桓王派王子狐到郑国为人质,郑国则派公子忽到周王室

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无法继续实行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D.郑国的霸主地位凸显

2.圜钱起始于魏。商鞅变法后,秦国铸行一两圜钱,并在秦惠文王二年正式推行方孔圆形的“半两钱”。

半两钱由于重量较适中,使用方便,成为秦国主要货币。战国晚期,齐、赵、燕也铸造、使用圜钱。对此

解读正确的是()

A.秦国商业具有相对优势B.经济互动孕育了统一趋势

C.地区间统一市场逐渐形成D.冶铁技术不断传播扩散

3.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发掘了一座东汉后期壁画墓,墓室内通体都有

壁画,共50多组,展示了墓主人阚如从“举孝廉”到出任“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据此,该

史料可用于研究()

A.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东汉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管理

C.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D.东汉时期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4.唐初,政事堂位于门下省,仅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以及门下侍中召集开会的场所。到了贞观时期,

唐太宗下令要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以及一些特别加衔的官员必须出席政事堂的宰相会议,围绕重大政

务展开讨论并形成决策。这说明唐代()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B.君主对朝政的控制加强

C.相权扩大威胁到君权D.权力中心呈现下移趋势

5.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颐最早对宗法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提倡复兴宗族制度。范仲淹、司马光、朱熹

等从家谱、家规、家礼、祠堂、义门等方面探索宗族发展的具体形式,勉励“敬宗收族”。他们旨在()

A.重建基层治理秩序B.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C.践行经世致用思想D.维护宗法血缘关系

6.明代科举考试注重策问和经史时务策,据《乡试录》《会试录》统计,仅正德、嘉靖年间,以治河或漕

运为议题的乡、会试策问有至少13道;嘉靖时期,以边备为主题的策问几乎每科会试都有,“北虏”、女

真和倭寇问题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科场策问中。据此可知,明代科举()

A.考试内容具有一定连贯性B.选拔程序愈发公平严密

C.注重士子经世意识的培养D.选人标准强调德才兼备

7.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近代边界知识随国际法传入中国,起初清朝官员和士人多持漠视态度;19世

纪80年代前后,“瓯脱”(此指交界之处的缓冲地带)之议复兴,人们试图用传统疆界知识解决边患;到

20世纪初,“国界”等新名词流行,国人在界务交涉中积极运用近代边界知识。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推动观念革新B.西学东渐进程艰难曲折

C.政治变革主导知识转变D.传统外交思维根深蒂固

8.1905年,《四川官报》上有一篇文章写到:“国家者,以教育为本也;人者,以学问为本也。而用人与

为人用,皆在其末。故今之办学堂者,宜营心于教育,而不可偏于有用人之心。今之入学堂者,宜究心于

学问,而不可入于有求用之心。”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