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doc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药分剂.doc

篇名要药分剂 书名:要药分剂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自序 内容:按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 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诚哉是言也。内经发挥宣通等义亦 甚 时不可治热。热有时不可治寒。訾为背谬。因去寒热而增升降二剂。夫缪之訾陶。其说良是。 但即升降二义绎之。十剂中如宣轻则兼有升义。泻滑则兼有降义且诸药性。非升即降。或可 升可降。或升多降少。或升少降多。别无不升不降专为宣通等性者。则升降二字可以概群药。 不得另立二门次于十剂后。宜之才以十剂为药之大体。靡所遗失也。自神农着本经。历代药 性书。悉以草木金石等依类相次。读者几忘十字之义。并忘药有此十种之性。宜其制方用药。 相反相戾。错杂以出之也。余辑是书援据十剂以分门类。非敢好异。欲阅者晓然于药之各有 其性。因各有其用。庶临症时可无背云尔。 \x沈金鳌自书。\x 目录 篇名凡例 内容:一、要药者。寻常日用必需之药。所以别乎险僻之味也。古人云。良药治病。十痊八九。 毒药治病。治不一二。可见用药之当慎矣。兹编所录。止四百余品。稍涉险僻者。概摒去之。 一、是编照十剂分类。欲人晓然于药之各有其性。而宣、通、补、泻、轻、重、滑、涩、 燥 一、每药首明主治。见药之功用不一也。次详归经。见药与经各有所入。不相袭也。次 列前人议论。见药之味性运用有至当也。次标禁忌。见药之于症宜详审也。次及炮制。见药 之味性有偏。其相救相制。不可略也。 一、前人云。用药依本经所治。总无大错。故是编所录之药。凡有本经者。无不首列。 至名医别录。所以补本经未备者。亦无不录。其历代诸贤。发明诸药功用。又足备别录之缺。 悉 一、上自本经。下至纲目备要等。所言治法。或不与是药相合。即删削之。或又彼此所 言相 一、引前人议论。必于是药功用。及与是经所治病。发挥精切。其旨画一者。方始录之。 非 一、主治及前论俱直书前人之语。不敢改窜。以其语皆至当莫易也。随各注其名或字。 不敢 一、归某经下。必着为如何之品句。此数字。或括是药全性。或专及是药最重之用。其 故不 一、仲淳经疏。为自来本草第一精细之书。其着简误。尤为审量极至。故是编禁忌一宗 之。 一、编中有不列炮制者。或以是药无甚制法。或制法众共皆知。便不复赘。 目录卷一 篇名宣剂上 内容:徐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李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 实而不受。逆于胸中。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生姜、 橘皮、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王好古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皆宣也。 目录卷一\宣剂上 篇名桔梗 内容: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感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畏白芨、龙胆草。忌 猪肉。伏砒。 【主治】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除寒热风 痹。 疗咽喉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 主中恶。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 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治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 鼻塞(元素)治寒呕。(东垣)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归经】入肺心二经。兼入胃经。为开发和解之品。(兼泻剂肺经气分药) 【前论】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同甘草为舟楫之剂。 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须用辛甘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 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朱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桔梗开之。 痢 【禁忌】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用。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并去浮皮。泔浸。微炒。 目录卷一\宣剂上 篇名天麻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得土之辛味。兼感天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一名定风草。苗 名赤箭根。即天麻。 【主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治冷气 痹。瘫 【归经】入肝经。为祛风之品。(肝经气分药) 【前论】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旋。风虚内作。 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为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久服则遍身发红丹。是驱风之验也。寇宗 曰。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图经曰。天麻用根。有由内达外之 理。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 【禁忌】经疏曰。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凡病患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 涩。 【炮制】备要曰。凡用。以明亮坚实者佳。湿纸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

文档评论(0)

老高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