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新力量与第四极之间的关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译新力量与第四极之间的关係.doc

2003 年 10 月 14 日  来源 :    《中国企业家》目前最紧迫的,是催生与引进国企之外的新生力量,激活东北丰富资源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亚洲  没有新力量的介入,东北发达的交通,大型工业基地,成熟的产业工人,都会一如过去20年尤其是近10年般,继续成为中国经济主流之外的一道风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央开发东北的决策甫一推出,《中国企业家》杂志即赶到沈阳召开主题为“第四极的新力量”座谈会,并在东北深入实地调查、采访,试图破译第四极与新力量之间的关系。   需要新力量的四个理由   1.东北要成为第四极,就要彻底推行市场经济。东北是中国最早最顽强的计划经济重镇,要走市场经济新路,只能借助新力量。   2.前两极,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增长模式,都是借助国企之外的新力量,基本都是外资。第一极珠三角,依靠的是为港台做三来一补,做加工起步,外资;第二极长三角,其龙头上海除中央财政外,跨国公司功不可没,也是外资。到了第四极东北,外资目前主要是日韩企业、新加坡企业,基本集中在沈阳市-大连市一线。大范围借助外资的模式,并不适合东北。如何扶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力量,是东北发展的重中之重。   3.不可否认,东北20多年来出现了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力量,而且表现相当杰出。张宏伟(东方集团)这样投资港口、入股银行、搞建材连锁的资本猎人,刘存周(哈药集团)这样的医药行业大鳄级人物,徐明(大连实德)这样的多元化玩家,刘积仁(东软集团)这样的走专业化道路的企业领袖,仰融(华晨汽车)这样的资本与实业高手, 王健林(大连万达)与庄宇洋(东宇集团)这样的地产英豪,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领袖比起来,这些人谁都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就群体力量而言,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起来,东北新力量不但数量少,而且持续竞争力不突出(参见p112“东北与珠、长三角新力量一览”)。   4.深入东北走一遭,你会发现,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起来,东北地区太缺少活跃的中小型企业。同是小城镇,当珠三角、长三角的人们在争着做小型公司时,在东北更多的是蹬脚踏车载人的。能否培育大量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新力量,对东北能否成为第四极是个考验。   如何培育新力量   在一个计划经济重灾区培育新力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破不立,而破的费用谁出?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沉重负担买单?   国家买单清障   如果你不同意国家买单,清除东北发展的现实路障,最好别去东北。否则,你会特别孤立。   力主国家买单这样的观点,在东北比较普遍,在东北企业家中更有市场。辽宁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刚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刘刚认为,不能因为提倡市场经济了,就忘记东北过去为国家超额付出的事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除了市场经济之手发挥作用之外,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先要发挥。“你是在东北这个土地上做事,下岗工人存在,银行债务存在,不良资产存在,社保问题存在,都要人去买单。这些是国家历史政策形成的。国家不买单,历史包袱不彻底卸掉,根本发展不了。你口口声声说引进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希望外资进来帮助开发东北,但是历史包袱你放在那不动,你让他们来背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代政府买单者。在信达资产公司整个接收的1400亿元不良资产中,其沈阳办事处有300亿元,近五分之一。但在地方实际操作中,资产公司作为买单者也遇到难题。辽宁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主任李欣强调,政府仅仅同意买单还不够,还需要明码标价。“资产公司的体制是代国家买单,但是国家没有给我们买单的价格。应该有一个明码实价。不良资产究竟价格是多少?没有价格标准,我们面临的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就特别大。”   地方政府重新定位   沈阳慕马案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营企业家几乎销声匿迹了。谈起那段经历,于书今今天还是痛心疾首。“某某开发区萧条得只剩下那么几家,他们的总部都已经挪到南方去了。我说干嘛走,有什么事嘛?他说没有什么事。我说没有事你跑什么,他说这里环境有问题。”   于书今是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政府的高级智囊机构负责人。2002年,薄熙来就任辽宁省省长后,开了一次不包括沈阳、大连的12个市市长座谈会。会前薄熙来给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室、计委、研究中心四个部门主任出了道题:怎么当好市长,怎么加速发展经济。在那次会上,除了完成省长交办任务外,于书今单独给市长们讲了一次课,敦促市长们全力改善软环境,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保护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企业家。   “东北是最大的强势政府地区。政府有强烈的使命感,这是最糟糕的。”在多个场合,万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巍都对东北地方政府的“太有作为”表示担心。这次东北要当经济增长第四极,培育新力量,王巍担心的还是地方政府的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长处。   不过,正是这一点,让王巍看到了后发优势:“东北地区是一个改革相对

文档评论(0)

忐忑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