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一本为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把脉的书

E9》一本为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把脉的书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犀利问道》 《犀利问道》 1 马未都:能延续下去的都是大众文化 1 易中天:做人学道家,做事学儒家 24 马未都:能延续下去的都是大众文化 百家讲坛是个献丑的地方,当下的书大都是伪书 生理乐趣时有时无,文化的乐趣享受到人生最后一刻 博物馆必须进行国际化,中国人不会享受文化的乐趣 我们时代的文化太简陋,观复博物馆是文物界的希望小学 中华民族没有记性,我看透了文学界 城市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没文化,历史文献总是被篡改 马未都,1955年生于北京,下过乡、插过队,做过工人、当过编辑,观复博物馆创始人及馆长。 2008年初,马未都登临《百家讲坛》,讲收藏,讲文物。 当时的他已是收藏界的名人,也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上露脸,但他并不满足于那种着重讲述自己收藏传奇的娱乐节目,希望有一个更重文化和学术的平台。 而《百家讲坛》也不介意马未都毫无师承、一介草根的背景,认为他既是收藏界专家,又幽默博学、善于谈吐,正是极佳的主讲人选。 双方一拍即合,从此,《百家讲坛》多了一位借着收藏讲文化的主讲人,而马未都也再一次将《百家讲坛》引领至爆红的境地。 这也让马未都自己获益匪浅。从前他再有名,那也只是在业内,或是喜好收藏和文化的圈子里;此后他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普通大众心目中的新一位“文化明星”。 因此,他有了自己的专属粉丝——马扎,甚至有人不远千里而来,就为了听他讲一堂课;他借着“百家讲坛系列”出版了自己讲收藏和文物的书(《马未都说收藏》全五册,《马未都说》全三册);他在签售会上签名签到手软,不得不特制印章以替代;到他的观复博物馆来求鉴定的人数不胜数,来自全国各地…… 一时间,他俨然成了“收藏”的代名词。 说文化:百家讲坛是个献丑的地方,当下的书大都是伪书 何东:这两年央视的《百家讲坛》在老百姓里造就了很多文化名人,你当初是怎么跟它开始合作的? 马未都:朋友推荐。《百家讲坛》最重的任务就是物色主讲人,之前也讲了很多年,找过很多人讲,第一拨人都是顶级学者,霍金、李政道、比尔·盖茨[等]。但是它没有普及,可能没有办法、也可能没有想去普及。当时并不红,后来通过阎崇年先生讲“清史”才慢慢地红起来,因为清代电视剧演得多,很多人急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它就红了。阎先生七十多岁了,一辈子都在研究清史。 何东:就你自己而言,你觉得上《百家讲坛》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马未都:迫使自己加快脚步去做事。我算一勤快人,但是也偷懒,很多书在心里想了很久,但就一直拖着。但《百家讲坛》不让你拖,你上了这个船下不来了,得航行。我得讲近五十堂课,简单地说,得喋喋不休地讲两天,我得备课。《百家讲坛》迫使我把已掌握的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很多东西要核实。因为它是一个献丑的地儿,是一个准学术的讲座,比其他的谈话节目都要严谨。我上谈话节目不需要备课,上去就胡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那个可不行,你一上去有什么毛病一下子就出来了,成千上万的人给你挑错呢。 把已掌握的知识重新温习一遍——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过去小时候不懂,不明白岁数大的人为何唉声叹气、感叹人生苦短,现在就不行了。让我产生最强烈的感受的是我父亲的去世,当我把他在八宝山火化了捧着骨灰盒的时候,那个感受完全不一样。原来知道亲人死都是祖父、曾祖父,离我远着呢;但当时就觉得排队也排上我了,我是长子,理论上排队都排到我这里了。也就是说,人生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够挥霍了,拿笔来比喻的话,一头是起点,另一头是现在,但是翻不过去了,下一站没有这么长。 马未都的父亲一生戎马,抗战时和日本人拼过刺刀,解放战争时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曾侥幸躲过落在身边的哑弹。 对于战争和战争给他留下的一切,他从来都相当淡然,只是说,“挂花谁都挂过,军人嘛,活着就是幸福了”。 马未都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好,讲起父亲叫他的名字时总会在前面加个“小”字,“小未都小未都”地一直叫到他二十多岁。 15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回山东探亲,为了省钱,两人只买了一张卧铺票,父亲让他先睡,他竟一觉睡到大天亮,起来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铺边,一夜没有合眼,他内疚不已。 父亲却只是安慰他说,他小时候还让祖父天天背着去念书呢。 马未都印象里的父亲乐观、坚强,似乎永远都乐呵呵的;虽然教育孩子的方式粗线条了一些,时常伴随着打骂,却也会在下放的干校里辛苦地为孩子们炒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几把珍贵的黄豆。 他父亲口吃,一生未获改善,却格外热衷于教儿子的同学们如何避免口吃,一遍遍教他们“口吃怕快,说话慢些拖个长音就可解决”。 达观的老人在罹患癌症之后,为了不拖累家人,主动要求停止治疗。父亲的去世让马未都哀痛至极,在2009年的《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清明》中,他面对父亲的遗像哽咽难言:“爹,我想你了;但我已经没有机会再跟你对话。我想我总有一天会去找你,你等着我。” 说完,献花,三鞠躬,泪流不止。 何东:你爸爸是1998年去世的? 马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