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哀伤.doc
杂志汇(品牌杂志荟萃) - 价值中国网
走在景德镇的大街上,如果问当地人最著名的瓷器品牌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来,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牌子,那就是景德镇。在景德镇人们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目光里,已经看不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荣耀,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哀伤。这个昔日繁华的瓷都,缘何到了今天这样寂寂无名的地步?
文/罗 健
用盛极而衰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景德镇的瓷器业实不为过,在“千年瓷都”这顶光芒四射的桂冠之下,景德镇迷失了自我……?
今天,走在景德镇的大街上,如果问当地人最著名的瓷器品牌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来,因为没有品牌,他们只有一个牌子,那就是景德镇。在景德镇人们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目光里,已经看不到千年瓷都的荣耀,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哀伤。
这个昔日繁华的瓷都,缘何到了今天这样寂寂无名的地步?
拐点
1995年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赖以骄傲的“十大瓷厂”进行改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自负盈亏。原有职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岗,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成了政府之后几年的核心任务,整个陶瓷行业开始沉沦。
国营瓷厂的衰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始,设备老化、产品落伍、经营不善和来自沿海城市的竞争造成产品滞销,许多景德镇国营企业的销售部门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具体销售任务,这些任务由厂落实到部门,最后到人头。但对于过度依赖于计划经济的内地国企来说,这些任务好像永远都完不成。
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景德镇市遍布街头的国营陶瓷制造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1995年到2007年间,从316家减少到157家。而这157家中,也包括了不少名存实亡的“空壳”企业。
10年间,靠着从业多年练成的技艺,陶瓷工人占新树开始在私人陶瓷作坊打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这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景德镇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这些小作坊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生产习惯,令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小作坊的主要产品。而且,这些小作坊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的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
也有一些“有头脑”的下岗职工拿廉价的陶瓷产品打着“景德镇制造”的旗号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会,依靠景德镇这一张世界名片获得经济利益。
这一切,都令景德镇这张城市名片的品牌价值无法逃脱不断下跌的命运。
而此时,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后一路高奏凯歌。
“瓷都”泛滥
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事实上,之前在2003年3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就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同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
晚些时候的2004年9月,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又授予四川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瓷都”如此泛滥,景德镇却无一结缘的现实,引发景德镇人的反思。
1995年时,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而2003年潮州陶瓷销售额已经达到117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6.43亿美元,陶瓷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7%。相比之下,景德镇陶瓷年产值只有20亿元人民币,在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到15%。景德镇陶瓷产业无论在产值和所占比重上都相形见绌。这样的数字对于号称千年历史留下的正牌“瓷都”的确令人尴尬。
这一年,恰好是景德镇置城一千年——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皇帝下令此地烧制皇家御瓷,同时将镇名由“昌南”改为“景德”,景德镇由此得名。整个城市用盛大庆典纪念千年瓷都华诞之时,今天的“瓷都”称号却没有保住。
为了重振景德镇日渐衰退的陶瓷产业,市政府将城市北郊的罗家垦殖厂专门开辟成陶瓷工业园区,并承诺给予外地大型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2005年,法蓝瓷作为第一批来景德镇设厂的台资企业,成为这场政府开设的陶瓷盛宴的先行者。它拥有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整齐的员工宿舍和专家住宅楼。
2006年,占新树被法蓝瓷招聘入厂。在这里,他的工资是1800元,这与1995年下岗时的不足200元工资相比,高了近10倍。
无土之城
提起景德镇曾经的辉煌,无法回避这个城市以东45公里的高岭村。这个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由于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而闻名于世。元代起,瓷工将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添加在坯料中,从而依靠优质瓷器成就了景德镇的“世界瓷都”声誉。十八世纪,“高岭”被转译成英文“kaolin”,成为国际世界瓷业黏土的通用名称。伴随着景德镇享誉世界的瓷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