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投资热调查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投资热调查1.doc

沈阳投资热调查2003年11月10日 13:44 《商务周刊》□主笔宁南记者张娅   2003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8月达到22364.6亿元,同比增长32.4%。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增长了41.6%,一些省市增速竟然高达60-70%,个别甚至达到近100%。 事实上,政府换届时节发生火热的地方投资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特有的规律。1988年物价猛涨老百姓囤积火柴、酱油……1992年乱发票子有钱买不到东西……1998年全国到处“开发区热”、“基建热”……   2003年,中国经济似乎又重新进入这一个循环中,“大项目、大工程、大规划、大目标”的口号和决心在全国各地震耳欲聋。   经济学家们在惊呼中国经济强劲势头的同时提醒道,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热潮,如果控制不好,将直接会在未来形成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资产,加剧金融风险,诱发经济泡沫和供给过剩,危害低收入者生活,使国民经济伤筋动骨。中央政府则已经采取措施,遏止可能引发泡沫的过度投资。   然而,亢奋的投资热潮仍席卷了大江南北,并支撑着中国2003年的GDP一路高涨,第一季度增幅达到9%,二季度因为SARS微落到6.7%,第三季度即抬头到9.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幕拉开之际,《商务周刊》走进了沈阳这座肩负重任的东三省中心城市。在振兴东北大旗下,雄心万丈的沈阳正处于一幕“赶超”激情剧的舞台中心。高达近60%的增长速度,上百项亿元大工程……然而,依靠这些,是否能够拯救这座沉重的城市?   2003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月,有许多似曾相识的现象,有许多久违和值得重温的经历。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数据,全国GDP增长在严重遭受SARS影响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8.1%,固定资产投资1-8月间达到22364.6亿元,同比增长32.4%。   多年疲软的市场,突然间在这一年就是平地一声春雷。“大项目、大工程、大规划、大目标”的口号和决心在全国各地震耳欲聋,投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1-8月,东部地区的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山东70.7%;中部地区的内蒙古97.8%,安徽60.1%,江西66.7%,河南45.6%;西部地区的重庆51%,陕西60%,宁夏50%。亢奋的情绪与以前每年10%左右的投资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无法不令人联想起改革以来中国经历的历次投资热潮。   1988年,全年GDP增长11.2%。国家统计局的评价是,投资过旺,需求过旺,供求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猛,经济过热导致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1992年,全年GDP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6%,次年更高达50.6%。国家统计局的判断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经济过热严重。   如果不算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没有出现普遍过热投资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每一次投资热潮的发生都与政府换届时间惊人地吻合。   2003年也不例外。原央行金融监管司司长、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去年下半年来,贷款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提速,其中机场、地铁、公路、桥梁、电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势头明显。这一发展势头在时间上与地方政府换届大致一致,在投资方向上所影响的部门也主要与政府行为有关。”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惊人。中央政府投资在前7个月里较上年同期减少8.9%,但地方政府投资却增长了41.6%。尤其在“两会”后、央行收紧银根前的1-5月间,地方投资表现极度惊人,西藏固定投资增长86%,江西77%,陕西74%,山东69%,安徽65%,而内蒙古更达到了令人目眩的126%,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出现了罕见的160%增长率。   据测算,仅今年4月份一月,地方政府就筹集了666亿元直接用于地方投资,占当月地方财政新增用度的65%。   据上半年统计,省、市二级目前在兴建展览场馆、展览中心、文化综合馆、国际贸易展览场馆约有122个;兴建亚洲之最、世界之最的场馆、大厦有45个,仅这些预算资金就高达2500多亿元。   经济学家们在惊呼中国经济强劲势头的同时提醒道,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这一投资风潮,如果控制不好,将直接会在未来形成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资产,加剧金融风险,诱发经济泡沫和供给过剩,危害低收入者生活,使国民经济伤筋动骨。   “1988年和1992年主导出来的投资教训为此已做了注解。”夏斌在《当前信贷局势突变后的政策选择》中警告说。   在这个火热的景象中,我们注意到了沈阳。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它一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没有哪个城市比它更渴望“复兴”和“振兴”。因此,它参与的每一次投资热潮,都被当做“再度辉煌”的契机而寄予厚望,甚至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寒流之下,也没有放弃梦想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