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文学自传.ppt
我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 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 一、导入,简介作者。 陆羽(733-804),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 学习要求: 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主要的文言虚实词,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 3.理解陆羽隐居的原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佛经的原因。 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在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 二、基础常识 1褊躁 2豁然 3多瞋 4愆 5苕溪 6扁舟 7短褐 8犊鼻 9接舆 2、古今异义 褊躁多用意 古:指用自己的意思做事 今:指居心、企图 豁然不惑 古:指不再疑惑 今:指人四十岁 宜野人乘蓄 古:指隐士,山野之人 今:指未开化的人 3、词类活用 常扁舟往来山寺 名词作状语,坐扁舟 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名词作状语,用杖,用手 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名词作动词,用鞭打 因倦所役 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 1、判断句 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此物皆己之所惜也 2、倒装句 结庐于苕溪之湄 状语后置 于苕溪之湄结庐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状语后置 以佛书出世之业示 三、研读第1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作者的概况和为人。) 2.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 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3.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四、研读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隐居苕溪的生活。 2.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 3.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 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4.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 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第2课时 一、教学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寄身寺庙的经历。) 2.请大家概述一下本段所写作者经历,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 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 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第4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交接名流的情形。) 2.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 (李齐物、崔国辅。) 3.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