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居在人胃粘膜上皮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中首次分离出这种细菌,并提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 这一认识也成了20世纪消化病学的重大突破之一。 我国1985年由上海二医大首次分离成功, 1990年在广东珠海成立首届Hp研究会, 1997年广州举行第二届Hp研究会议, 1998年4月在上海组成全国性Hp协助研究组, 1999年4月在海南举行全国性专家共识会议。 2003年安徽桐城全国Hp共识会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是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 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Hp的流行病学(1) Hp的自然感染情况: 环境因素:儿童期;成人0.3-0.5%/年 50%以上成人Hp相关性疾病 都是由于儿童期感染了Hp 经济条件、个人卫生 10岁 3.5%/45%~90%;1%自然消退 遗传因素: 单/双合子--双胞胎:分/一起 Hp的流行病学(2) Hp的传播途径: 人是惟一传染源; 人-人间传播是惟一的传播途径 粪-口、口-口(刷牙/咀嚼;牙医)、胃-口 Hp的流行病学(3) Hp感染呈广泛分布,人类对Hp普遍易感,人群中普遍存在传染源。目前对Hp的传染源调查发现,Hp传染源仍主要是人类本身。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粪便及水源中检测出了Hp,证实Hp能通过粪便和唾液排出体外,且Hp球形体有一定的活力并可在一定条件下回复典型形态,说明环境中存在一定的传染来源。 我国Hp感染属儿童高感染水平类型,即儿童期存在感染率急剧增长现象,高感染率年龄段较早,成人期呈持续感染。Hp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Hp的流行病学(4) Hp感染为后天获得性,其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医务人员的高感染率状况及胃镜检测所致感染说明医源性传播不容忽视。儿童期的高感染率现象与家庭聚集性的显著特征提示,家庭内传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 Hp的流行病学(5)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揭示Hp的传播途径,但明确其在人类间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找出Hp在儿童期传播的最常见模式,认识传播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并加以阻断。 ---- 研究方向之一 适应进化性(1) 所有微生物均存在基因多样性,但Hp是目前认识到的最具有基因多样性的微生物,在细菌分裂过程中,由于Hp菌株可发生多样性改变,因此常可出现多重感染。 Hp存在螺旋体和圆球体两种形态,其在不利环境中:如暴露于抗菌素、营养缺乏及延长培养时间等情况下,可转为球形体,抗生素、铋剂治疗后胃粘膜活检组织亦可看到这种球形体。 适应进化性(2) Bode等认为球形体是Hp的休眠形式,这是Hp对不利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在Hp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引起治疗后的感染复发或再感染。 由于Hp菌株基因易发生多样性改变,使Hp菌株毒性处于变化之中,从而导致同为Hp感染,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Hp致病机制- Hp的定植 Hp必须首先定植于人胃粘膜才能进一步发挥其致病作用; 人胃内的pH值(2)及胃的蠕动推进作用均不利于一般细菌在胃粘膜表面停留,但Hp却能特异地定植于胃粘膜表面,引起寄居部位各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与Hp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 Hp致病机制- Hp的定植 1 运动性: Hp菌体呈螺旋状,为Hp在粘稠的胃粘液中运动提供了基础; 两端较钝,一端有4~6根鞭毛。鞭毛的摆动则为Hp的运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通过鞭毛的运动使其穿越粘液层,到达胃上皮表面适合其生存的微氧环境。 Hp产生的粘液酶能分解胃粘液,使粘液的粘稠度降低,利于Hp的运动,使Hp易于定植。Hp的这一特性是其定植及感染持续存在的首要条件之一。 Hp致病机制- Hp的定植 2 粘附性: 粘附是Hp定植于胃粘膜表面的又一必要条件。因为Hp若不能粘附于胃粘膜就会因表面上皮细胞和粘液的脱落而被快速清除。 有研究业已提示胃粘膜上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几种Hp粘附受体。 更多的研究显示Hp可产生与人胃上皮细胞Lewi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万吨全粉5万吨法式薯条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格式说明(模板型word).pdf VIP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含答案与解析).docx VIP
- 第6章 机械振动-改 h(实际4h).ppt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解析版).doc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PPT课件.pptx VIP
- 前程无忧国企入职题库.pdf VIP
- QCT29106-2004线束标准详细介绍.pdf VIP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与产业化研究.pdf
- 进度控制监理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