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仔细填写文档简介。如果是PDF扫描型文档则更应该简介,将增加至少百分之六十的访问量。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具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代表官僚的
品位高下。秦汉以降,历代品位性等级的形态、来源,品位性官职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
且因时而异,其每一细微变化都可以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显示出中国
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特点。
秦汉官僚的头衔相当简洁,大多不过一官而已。像「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样的
头衔是很希罕的。但汉以后就不同了,官僚的头衔迭床架屋,诸如「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兖
北徐南兖青冀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郡开国公」、「持
节特进侍中太尉公尚书令都督冀定沧瀛幽殷并肆云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开
府仪同三司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大)酋长大都督散骑常侍御史中尉领领左右驸马都
尉南赵郡开国公」之类官僚结衔,看得人眼花缭乱。
就算魏晋以后的官儿比秦汉能干,兼治十数职毕竟勉为其难。其实这成堆的官衔各有
不同性质,并不一定都对应着一份差事,许多不过用来增添荣耀、加重资望及赋予待遇而已。
例如「中」、「散骑常侍」就是加号,加之者得以佩貂珥蝉,神气多了。「特进」也是加衔,
由此朝会时班次就可以进至三公之下了。加「开府仪同三司」则可开设府署、辟召掾属,享
受和三公同等的礼仪。「骠骑大将军」并不是军职而是军阶,称「军阶」也只是因其名为武
号而已,文官也常用「某某将军」标志位阶。散官「左光禄大夫」用于标志文官位阶,在北
朝武职也能获得。此外上述头衔中还包括兼衔、爵号等等。这时官僚的业绩未必超迈秦汉,
可资夸耀的官号却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了。
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的职类结构中至少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
选等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后一类官
号的权责规定有时只是徒具其名,但它们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品位意义:用于增添资望、赋予
待遇、确认品阶,以及提供起家官职或迁转阶梯,提供候选、储才或安排冗散之位。前面征
举的长串官衔,其中有许多就是这类官号。当然,在职能性和品位性官职之间,也存在大量
既有职能、又有很浓的品位色彩的官。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
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29 阶,分别以「夫」、「郎」或「将军」、「校
尉」等为名。粗通古代史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再是官职了,只是标志等级
的阶号,好像近代的军衔。散阶和职事官阶并不一致,为此还发展出了「行」、「守」等术语
以规范之。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散阶;在任满解职的时候,散阶依然维系着官员
品级;在授予职事官时,散阶高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曾有众多待遇从属于散阶,例如薪俸、
给田免课、刑罚、班序、车舆、衣服等,此外还涉及致仕、封爵、置媵、营缮、丧葬、谥议
等方面的待遇。北宋前期一度以「寄禄官」为阶官。唐宋的叙阶及进阶制度,繁复得让人眼
晕。
现代文官等级制中,依据品位的分等和职位的分等,构成了两种不同类型。品位的分
等是针对人员资历品级的分等,表现为跟人走的官阶;职位的分等则仅仅针对岗位权责确定
报酬、划分等级,此外就别无官阶了。唐宋的「职分立制」,显属品位分等。
传统文官等级制乍一看来好像很简单:秦汉用「干石」的禄秩,魏晋以降用九品官品,
如此而已。其实不然。禄秩或九品仅仅是级差而已,透过「品位─职位」视角,我们能看到
多得多的东西。阶官与职事官都用九品来标志高下,但对于前者,九品是个人的位阶;对于
后者,九品是职位的等级,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于是第一,职位本身的高低构成了序列;
第二,个人的官阶高低构成了又一序列。
如果由「位」继续说下去,则还有第三,作为「品位」而被运用的各色官号、名位、
加衔、兼职等等,事实也是等级制的重要部分,往往构成了或清晰、或模糊的序列,对应着
不同地位待遇。进而还有第四,级差本身也可能用如品位。比如说吧,汉代的官僚待遇有一
些逐渐与禄秩等级相应了,如六百石以上官有免役权、「先请」权,二千石以上官有任子权。
比起权益只和具体职位挂钩的做法,待遇依品级而定则品位分等色彩就浓厚了一些。后代也
有大量官僚特权以官品为差。清代的「加某品衔」、「加某品服俸」,等于是把官品本身用如
品位了。此外还有第五,勋官、封爵的等级虽非官阶,但无疑也具有某种品位功能。
历代王朝中这些因素形形色色、错综交织,且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异,呈现为不同格局。
甲骨文和金文中一般情况是一人一官,那么也许有人就会用「早期特征」解释秦汉的官衔简
炼。南北朝的官僚迁转,有时就能看到各种官衔的此升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