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之备考.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社科文阅读之备考 主备人:任方菊 一、考情分析 2005年全国16套试卷,科技类文本阅读占10套,社科类文本阅读占6套。2006年全国17套试卷,科技类文本阅读占6套,社科类文本阅读占10套,其中福建卷社科文、科技文同时考。2007年全国18套试卷,科技类文本阅读占4套,社科类文本阅读占14套。不难发现近几年社科类文本阅读有强化趋势。 社科文与科技文的区别 从表达方式看,社科文更多采用议论方式,在提出观点后给予严密论证;科技文更多采用说明方式,或解说特征,或阐释理由。从研究方法看,社科文用思辨的方法,以思想的深刻见长;科技文崇尚实证,多以逻辑的严密见长。所以,阅读科技文重在“搜寻、筛选、整合”,阅读社科文重在“提炼、概括、拓展”。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 二、高考社科文、科技文考点(考什么)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⑥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分类展示与分析。 三、命题规律 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并不难,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 ?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错项的一些规律,下面对社会科学作品阅读客观题的错项进行分类解析,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 主次不分, 改变句子关系; 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不明事理,偷换概念; 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答非所问; 未然与已然混淆; 或然与必然混淆 等等 1、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 例1、[题目选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06年安徽卷第7题)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对应原文]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题目选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5年辽宁卷第8题) ?????A、事实证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宜人之美,便是悲怅之美。? ????? [对应原文]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挖掘到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 注意:对这样的题,一定要把原文读仔细,有些题原文没有“完全”的字样,但选项中有的,不能马上判断其是错误的。 ?[题目选项]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感性状态的理性”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综合卷六第5题) B、理性是内核,情感是外在,完全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 ?[ 对应原文]戏剧的真实,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其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 2、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题目选项]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2006年重庆卷第6题) 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 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 [对应原文]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 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3.主次不分, 改变句子关系 ????就是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的问题,或将次要的问题说成主要的问题,倒置其关系。 或者是改变了句子的关系,把条件关系的改为选择关系的,等等。 [题目选项]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综合卷六第6题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