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地規劃概念 觀光資源規劃 INTRODUCTION 最實際的規劃尺度是基地規劃 最小單元的尺度 強調設計上的實際執行 基地 定義 在一個觀光據點區域內之單一土地 由個人, 公司或政府機關所擁有 規劃重點 觀光據點, 設施及服務體系的規劃上 由區域及觀光據點區計劃案引導而來 實質發展的最後實施階段 台中(區域):綠色都巿 大坑(觀光據點區): 台中巿的後花園 亞哥花園(基地) 規劃與設計 土地規劃 都巿及區域規劃師:政府規劃都巿及土地使用分區, 交通運輸 景觀建築師:基地設計者 應用藝術及科學之原則在自然及人工環境上之研究,規劃,設計及管理(ASLA, 1992) 建築師: 建設物設計 室內設計師: 建築物內之環境 工程師:設計面之技術:結構,電力,管線 觀光規劃及設計 設計師與規劃師互用 主導整個觀光規劃案 與其他專家合作 觀光規劃須要各種設計師 強調設計活動之整合的重要 其他團體 設計之外的影響角色 擁有者及開發者 政府 立法多以授權,以提供分層負責 公園,遊憩,高速公路,歷史古蹟 非營利性組織:滿足有價值的目標 私人企業:經濟效益之土地使用 出資者: 財務資助者 營造者: 實際施工的單位 管理者: 規劃階段的參與 大眾: 大眾投票 地方的意義 觀光發展之區域及觀光據點區是許多個別基地之集合 個人,政府,組織及公司所擁有,發展及管理 社會價值觀(健康,安全)及一般社會福利都顯現在基地裏 觀光據點及商業設計者有責任必須在其土地及建物規劃上保持該地方的特色 使地方具有獨特的意象(P.366) 設計及管理的三部曲 地方性創造 為遊客所做之將基地特性予以創造性的及符合新的使用概念 保留地方之精華, 同時賦予新的意義 歷史價值的保留 活潑經濟的使用及保留(捕魚及划船) 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及專家意見有其共生的價值 觀光開發者必須有責任讓大眾知道其開發計劃,因為這牽涉到大眾本身組織之利益 居民有權利知道案子本身如何影響他們的權益 優點 避免抗爭 提供對本案之建設性意見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一詞從英文的community中譯而來。 此詞源自拉丁字(communis),意指同胞或指共同的關係及感覺,原有「社群」的意義, 日本翻譯成「共同體」更傳神地點出是居住在某一個限定範圍內的居民有共同的生活認同意識。 其範圍可由鄰居推及同一村里或市鎮。社區裡的居民分享當地的利益義務各認同其行為的形式,這是一種整個社區間人與人、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間之關係和動力。 空間概念 在早期的希臘,城市中央有個公共空間─叫「市民廣場」,居民可以在此討論、參與公眾事務。社區概念就是在此形成,它意味著一批人在一個地方商討公共事務。 早期美國所謂的「村莊中央綠地」(village green)也就是一個村莊圍著一塊綠地蓋一些房子。綠地的一端是小教堂,另一端是公共集會場。綠地有市集與公共論壇的功能,人們也可以在綠地上自由交換物品與意見,共同解決公共事務,當然也是老年人散步兒童嬉戲之處所,這是休閒功能。村莊圍繞著綠地,村屋本身即有安全防禦功能。這樣的一個空間與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個共同體,也才是社區。 社區生活是多面相的,涵蓋了一般生活面及人際關係、政治、經濟、文化、休閒、宗教等。 文建會曾經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構想,一改過去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模式,嘗試由下而上的推動方式,經過多年的實驗,逐漸摸索出一條路子,也開始在地方社區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社區協力政策」指的是:政府部門不主動填定政策內容,而是鼓勵社區依其需求主動提案,進而視其提案之創造性與可行性高低來提供經費補助的一種政策作法。 最早有系統地推出「社區協力政策」的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中提出統稱為「社區總體營造」的數類計畫; 台北市政府推動「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經濟部商業司、內政部社會司、環保署、台灣省政府文化處、營建署等。 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時,經建會加以統合冠上「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的名號;翌年,又因為擴大內需而衍生出「創造城鄉新風貌建設計畫」,由營建署承辦,對台灣各地的社區實質空間有極大的影響。 社區總體營造終極目標,在於建立一個人性化的社區家園,豐富的自然資源,美感的景觀空間,乾淨舒適的環境,有內涵的傳統文化,洋溢魅力的產物與民藝,優雅精緻的藝術活動。 九○年代的社區專業者和生態環保推廣者認為,人類想要回歸居住的故鄉,就要把都市的住宅社區改變成一個個的村落型態:要有綠化的空間,村里中心的廣場,讓居民參與社區生活和社區活動,凝聚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力量,為改善新世紀生存空間和鄰里環境共同努力。 日本造町運動 日本千葉大學教授宮崎清指出,我們的生活、日子、環境不斷改變,也衍生問題,社區裡的人已缺乏互相問候互表心靈溝通的關係,不斷散落的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