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术语规范化工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术语规范化工作 冯志伟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术语学的目的和意义 术语学是研究全民语言词汇中的专业术语规律的一门语言学科。早期的术语学基本上是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来进行研究的。70 年代以来,术语学的研究不仅与语言学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带上了边缘性学科的色彩。 审定和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学技术术语的规范化,对于我国社会的繁荣和富强,特别是对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生产、对外贸易和其它经济活动中,由于术语的内涵不一、理解不同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现代术语学的研究和发展水平,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术语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曾占据光辉的地位。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所指出的∶“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知识水平......,许多发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科学的光辉篇章。” 中国古代的术语研究(1) 荀子的《正名篇》是一本关于语言理的著作,其中许多论点都与术语问题有关。 荀子提出“制名以指实”的命题,肯定了“名”为“实”所规定,“实”异则“名”异,“实”同则“名”同; 他认为“名”的作用是“别同异”,并说,“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 汉初的《尔雅》一书中,收集了各科的术语,全书分为 19 篇,科学技术术语占了大半数。除前 3 篇《释诂》、《释言》、《释训》为解释一般词语之外,《释亲》、《释器》等16 篇均解释名物词,共 1400 多条,许多词条都下了定义,可以看成是一部古代术语词典。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葛洪(278 - 341)的《抱朴子.仙药篇》、南北朝祖冲之(429 - 500)的《缀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著作中,都创造了许多科学术语。 中国古代的术语研究(2) 汉、唐时期的佛典翻译,吸收了很多梵文的佛教术语。玄奘(600 - 664)提出了八个字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求真”就是忠实于原文,“喻俗”就是通俗易懂。为了解决音译与意译的问题,他又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则∶“秘密故”、“含多义故”、“无此故”、“顺古故”、“生善故”等五种情况,梵文译为中文时均采用音译。 北宋沈括(1031 - 1095)的《梦溪笔谈》中创造了许多数学、物理学、地学术语。 明代徐光启(1562 - 1633)的《农政全书》创造了许多农业、土壤和水利工程方面的术语 宋应星(1587 - 1662)的《天工开物》,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十九世纪就被西方学者译成法文,相继又被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该书也收集了大量的科技术语。 李时珍(1518 -1593)的《本草纲目》,使用了数百种植物和矿物岩石名称,其中,仅矿物岩石就分为水部、土部、金部三大类,采用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方法。 中国古代的术语研究(3) 明末清初的科学技术翻译事业也很兴盛,中外学者合力译撰了不少关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采矿冶金、生理学、生物学、地图学、化学方面的著作,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 例如,《西洋新法历书》、《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全义》、《三角算法》、《比例对数表》、《泰西水法》、《奇器图说》、《远镜说》、《坤舆格致》、《泰西人身说概》、《人身图说》、《坤舆万国全图》等。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为中心,译撰了大量的科学技术著作。 例如,李善兰等人合译撰的《化学阐原》、《天学发轫》、《算学课艺》、《几何原本》(后九卷)、《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重学》、《植物》、《奈端物理》等,徐寿译述的《西艺知新》、《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汽机发轫》等,华蘅芳与傅兰雅共译的《金石识别》、《地学浅释》、《海防新论》、《代数术》、《微积渊原》、《三角数理》、《合数术》等。 中国古代的术语研究(4) 在这些译作中,都创造了许多新的术语。 例如,在徐寿译《化学鉴原》之前,中国只有一些最普通的化学元素术语,如金、银、铜、铁、锡等,《化学鉴原》一书,开始按照西文第一音节创造中文的化学元素术语,并且这成为了化学命名的基本原则,如钠、钾、锌、钙、镁等。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严复(1853 - 1921)在翻译西方新术语时,一方面选用意译词,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不少音译词,他提出了“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这个时期,胡以鲁在《论译名》一文中,虽然力主意译,但也提出了不妨音译的十类词。这些都表明,术语的制定与规范化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科学名词编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