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全书-043[安徽徽州].pdf
“我是安徽徽州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唐]岑参:《逢入京使》
东隅已逝,桑榆未晚。一个人到了暮年,往往特别怀念桑梓之邦,流露
出的情感也最为真挚和执著。
1960年的一天,当秘书离开胡适的卧室时,听到身后在用绩溪方言背
诗,好像是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是公元6世纪的南朝人,梁元帝萧绎让他朝聘于北周,从此就再也
没有回到江南故土。当时,北周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都爱好文学,对才
华横溢的庾信恩礼有加。故此,庾信在北朝宦海扬波,累迁骠骑大将军,开
府仪同三司。然而,他虽然位至通显,却时常客思凄迷,催梦依依。曾作《哀
江南赋》,以抒发其故园之思……
胡适时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常对自己晚年的秘书兼助手胡颂
平说:
徽州话是我的第一语言。
我小时用绩溪土话念的诗,现在也只能用土话来念。
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
①
…………
绩溪,徽州,……,尽管暮云断处,迢遥山水,但在胡适心目中,故园
仍然令他魂梦牵萦。
早在50年代,胡适就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的邀请,
作过十数次的口述回忆,简明介绍自己的家世、求学和治学的主要经历以及
学术成就,这就是唐德刚教授译注的 《胡适口述自传》。
翻开 《胡适口述自传》的第一章,映入眼帘的是“故乡和家庭”。其下
次一号的字体是 “徽州人”三个字。而接下来劈头的一句话便是——“我是
安徽徽州人。”
徽州,地处安徽南陲的黄山、白岳 (齐云山)之间,北有云烟缭绕的黄
山迤逦而去,南有峰峦叠嶂的天目山绵延伸展。如果我们乘着火车经南京、
芜湖前往徽州。通过宁国之后,途经绩溪、歙县、休宁、黟县和祁门,一直
到江西的景德镇,折而向东的婺源,透过车窗看到的 “新安大好山水”——
溪山环峙,秀峰叠翠,轻帆斜影,村落绵延,真可谓 “黄山白岳相对峙,风
景绮丽甲江南”。尤其是点缀其间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之建筑风格,几乎
是如出一辙,这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明清时代徽州一府六县民俗的独特内涵。
从地理环境来看,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早在南宋淳熙《新
安志》的时代,徽州就有 “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所谓“山限壤
隔”,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有过解释,即徽州一府位于“山岭川谷崎岖之中”,
山地及丘陵占到十分之九,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而 “民不染
他俗”,则道出了徽州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徽州的地望,素有 “吴楚分源”之说。据说,先秦时期吴楚争雄,此处
因地当两国之间,遂有此称。迄今,在徽州西徧的婺源县北浙源乡的浙岭脊
上,仍然保存着 “吴楚分源”的青石界碑。在东面接壤处,明末金声亦曾指
①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中国友谊
出:宣州和歙州壤地相接,歙州 “地狭民啬”,与饶州相连,风气也与豫章
(江西)相近;而宣州人 “文采跌宕”,则接近吴越一带的风俗。金声笔下
的 “宣”、“歙”、“饶”三州,都是唐代的地理概念,歙州后改为徽州。
换言之,歙州与宣州 (治今安徽宣州市)在民俗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历史行政区划来看,一府六县的范围也大体上比较稳定。从唐代中叶
起,歙州领有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六县,此后,除婺源一度上
升为州外,一直未曾发生过大的变动。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基本上也就与上
述的地域相当。
在历史时期,徽州是家族制度极为盛行的地区之一。自唐宋以来世系清
晰的家族比比皆是,这使得徽州的民俗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纵向传承;同
时,由于家族的不断分化、迁徙,使得徽州地区的人口不断集约化,这又为
民俗在空间上的横向衍播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家族制度下宗族各支派间频繁
的联系,更为民俗的交流和同化,创造了机会。清人赵吉士指出:徽州各姓
都是聚族而居,风俗最为古朴。宗族成员之间彼此礼让,各姓皆由宗祠统率。
每逢岁时伏腊,村中千丁会聚,祭祀采用朱熹的 《家礼》,彬彬有礼。当地
父老曾说,徽州有着较他处优越的数种风俗: “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
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年不改,……”《寄
园寄所寄》中的这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