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五).doc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与经济改革资料汇编(五)
目录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 2
一、参与全球化不能消解民族国家利益和经济政治主权 2
二、排除劳动力自由流动,不是“全球化”的平等规则 3
三、大国需要动态比较利益 4
四、全球化不能妨碍国家安全 5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 6
一、比较优势的动态性 7
二、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 9
三、劳动密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10
四、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 11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13
反思张五常现象 13
学术界的冲击波--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一 13
从张五常拥抱夏业良谈起--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二 15
也谈海鱼不能被保障为私产--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三 16
也谈取消海关管制--反思张五常现象之四 17
产权明确的动态的集体所有制--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五 17
公与私的对立统一--反思张五常现象之六 19
张五常预测的改口--反思张五常现象之七 20
张五常的双重标准--反思张五常现象之八 21
反思张五常现象九:私有化是万能的吗? 22
反思张五常现象十:张五常热的转折点 23
全球化不能妨碍国家安全 24
中国15大行业没有多少竞争力 27
“张五常热”的实质:以殖民地经验误导中国改革 29
启动内需的关键在于克服垄断 33
一、部门垄断利益的形成 33
二、行政垄断的再度加强 34
三、必须打破垄断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36
四、反对垄断的基本措施 36
关于保护主义的观点以及争论 37
中国的危机:权力资本恶性膨胀 45
一、危机发生的外部因素:国际投机者掌握大量人民币 45
二、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渐进改革的基本矛盾 46
三、权力资本发展三个阶段 46
四、确立“危机预期” 48
一个真正左派理性个人主义者的制度创新--左大培访谈 48
“新左派”“非主流经济学” 48
理性个人主义者 49
走上左翼的思想道路 49
理性的民主派 50
革命民主的经济观 52
“非主流经济学”的主张 53
反对“权贵私有化” 53
公有企业产权的转让必须法制化、公开化 55
经营好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企业 58
评论:一个让人不解的问题 59
经营好公有企业的制度设计:公有财产代管人制 59
激发制度设计的契机 60
摆脱制度困境的出路 61
补充适当的监管机制 63
真正的“界定产权” 64
市场经济中的两种公有制企业 68
垄断与管制 都是腐败惹的祸 70
黑社会、腐败与市场经济 70
警惕部分基层政权黑社会化 71
社会应该关注什么?――关于“选美”盛行的评论 72
中国的医疗改革应当允许人们怀疑 73
※ 改革,不一定天生有理 ※ 73
※ 医疗改革,应保障医生的高收入 ※ 73
※ 中国一年的“医疗风险”到底需要多少钱? ※ 74
※ “免费医疗”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 75
在《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76
中国像左大培这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太少了!让中国知识分子相形见秽的印度知识分子 79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
中国许多传媒,经济学家,甚至政府官员,对于国际主流舆论所宣传的“全球化”,盲目接受,他们已经“升华”为国际主义者,只讲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是必然。最好的也不过少唱几句“双赢”,客观分析一下利弊而已。弊大又怎么样?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在无数个“全球化”论坛中,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是积极参与者,没有什么人出来组织一个“反全球化论坛”。结果是巴西办了,世界上许多民间组织办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如果是,为什么没有反全球化的声音?中国“上层精英”们所唱的全球化,比发达国家还要起劲?这只能说明,中国的所谓“经济学主流”,已经严重脱离中国国情,他们的特殊利益,已经损害了中国人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参与全球化,但是应该明确自己的基本利益和立场。
一、参与全球化不能消解民族国家利益和经济政治主权
90年代以来,被西方经济学家和媒体广泛宣传的“全球化,地球村”,与过去的“国际化”有根本性的不同。“国际化”是承认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产业存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国家关税和其他政策的限制与保护;产业的主体基本上限制在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国家。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入,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内产业,金融自由化尚未根本触动民族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
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经济,金融创新与危机,跨国公司扩张联系在一起的,美圆霸权联系在一起的,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苏联的瓦解,美国对于单极霸权的图谋,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构成经济全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