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ppt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 主讲 朱东 本章概要 两晋南北朝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通典·兵典》记载:“选士之科···引疆彻札,戈铤剑戢,便于利用,挺身捕虏, 搴旗斩将,堪陷陈者;矫捷若飞···”大意是既要会拳术的捕虏擒拿技术,也要善射并会用长短兵器;既能“若飞”般地疾跑,也要攀登跳跃,长途负重行军。这对武术技巧和速度、耐力、力量诸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 除士兵练武外,劳动人民也习练武术。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替主人作战,他们是“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到了两晋南北朝后期,儒、道、佛日趋合流,玄学盛行,官僚贵族迷恋奢侈生活,信奉宗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第一节 军事武艺的演进 两晋时期,战乱频繁。两晋兵制继承汉魏的方式,仍以“世兵制”为主。所谓世兵制,即士兵全家变为军籍,以兵为业,世代为兵,这种制度使军事技能包括武艺成为家传,对促进武艺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为了自卫或扩大势力,纷纷发展地方武装,建立“坞壁”,农民成为依附豪强的“部曲”,常习武练兵,使武艺在民间推广。此一时期,在作战方式上的变化是骑兵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北方民族多用骑兵的直接影响。在南方则步骑兵配合作战。骑兵作战要求更熟练地运用矛等长兵。魏晋时期,矛肖在为最厉害的兵器。由于矛肖的普遍使用,其运用技巧发展较快。《马槊谱》一书问世,表明马槊的历史虽短,但运用槊的技艺却积累较快。 汉魏以后,刀渐成为战争中重要武器。刀盾多用于步战。又因为刀为短兵,便于携带,成为人们日常佩带防身之器,且制作愈加精美。射术在军队乃至民间受到重视,并专门修筑习射场地“筑马射台开长川,帝亲登台观走马。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掀起了习射的热潮。西晋时,招募勇士的条件就是:“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试。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当时人们练射,主要有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射程。 在兵器上,三国时,曹操、马钧曾制发石车,改进了战国时发明的抛石机,后来发展为炮车。诸葛亮创制元戎(连弩),也提高了战斗力。晋代兵器重矛与枪,戟已降为仪仗用品。在战术上,这个时期开始使用重装甲骑兵战术,水战比前代也有新的发展。从数量上说,重装甲骑兵并不比步兵多,但也出现了动用铁骑万余的情况,并且主要用在作战的决定方向上。这说明重装甲骑兵已成为军队的核心和战争中的决定力量。它标志着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惜的是这时期特别是两晋和南北朝,现存的兵书不多,未能将这期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来。从现存的少量兵书看,这个时期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体裁上出现了注释性的兵书,说明了对前代兵学典籍的重视;一是出现了以战略命名的兵书,说明了战略意识的增强。在战争实践中还进一步发展了多角联盟战的思想。这些都蕴含着朴素军事辩证法的内容。 第二节 娱乐性武术的发展 徒手的拳搏与角抵活动在此一时期有较多的开展。《魏书·奚康生传》:“正光二年(公元512年)三月,肃宗朝灵太后于西林园。文武侍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康生及为力士舞,及于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搏之势。”这段记载中的“力士舞”,即徒手拳搏技术的表演,所谓“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搏之势”,描述了拳术之动作神态,表明此一时期虽未见拳术之名称,但新术套路之皱型已经出现。 这一时期,武术表演被正式列为宫廷娱乐项目。北魏初年有所谓“五兵角抵”。“角抵”一词有二义,一为“角抵戏”,即“百戏”,包括了多种武艺、杂技项目。二为“角力“,或称“相搏”,“相扑”,指二人徒手相较。应该指出,书中记载的“角力”有多种较量的情况,有的即后世的摔跤,更多的是徒手搏斗,包括拳打脚步踢、擒拿摔跌等。在此时期,无论南北、民间流行相扑活动。有书记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载牛角而相抵”,证明南朝时期,冀州流行角力游戏。不仅如此,南方也盛行角力。“蜀土荆襄之间曰拂,拂则争力竞倒之谓也”。 “拍张”是此时期另外一种徒手表演。南朝晋陵人王敬则精于此术,“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国为精于“拍张”而得到了武官职务。有一次皇帝宴会,叫臣下各献伎艺。有的弹唱歌舞,王敬则脱去朝服,裸露身体,用红带束发,“奋臂‘拍张’,叫动左右”。皇帝说:怎么当大官的还这样?王敬则回答:臣下正因为善于“拍张”,才得高官。不可忘了“拍张”。“拍张”是徒手单人的表演。“抚髀拍张,甚为儇捷”。描写其形态是奋臂跳跃,十分敏捷,极可能是近乎拳术套路的表演。 南北朝时期,武术器械的娱乐性项目亦较多,有刀盾表演,枪、刀、剑表演等。另一类表演为刀、剑、戟等兵器的抛掷表演,近乎杂技项目。 至两晋,武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武术程式和套路。“口诀”和“要术”等关于武术的理论雏型在此时期出现。 武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