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1 概述 6.1.2 胶粘剂的分类与组成 6.1.2 胶粘剂的分类与组成 6.1.2 胶粘剂的分类与组成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3 粘结与粘结工艺 6.1.4 胶粘剂的选择 6.1.4 胶粘剂的选择 6.1.4 胶粘剂的选择 6.1.4 胶粘剂的选择 6.2.1 环氧树脂胶粘剂 (1) 环氧树脂的组成 (1) 环氧树脂的组成 (1) 环氧树脂的组成 (2)环氧树脂的种类和用途 (2)环氧树脂的种类和用途 (2)环氧树脂的种类和用途 7.3 聚氨酯胶粘剂 7.3 聚氨酯胶粘剂 7.3.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7.3.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7.3.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7.3.3 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与应用 7.3.3 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与应用 7.4 酚醛树脂胶粘剂 7.4 酚醛树脂胶粘剂 7.5 其它类型胶粘剂 7.5.3 压敏胶 7.5.4 复膜胶 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分子中含有很强极性和化学活性的异氰酸酯基、氨基甲酸酯基,可与金属、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织物、木材、纸张等粘合; 有良好的超低温性能(低至-253℃),而且粘结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油、耐溶剂、耐老化等性能; 可以通过改变羟基化合物的种类、分子量、异氰酸酯的种类以及各组分的比例,制成满足各种行业、各种性能要求的高性能胶粘剂; 缺点:高温、高湿条件下易水解; 主要应用领域:制鞋、食品包装、纺织、木材等 国外聚氨酯胶黏剂发展总的趋势是适应世界对环保、安全、生越来越严格要求的非溶剂,提高综合粘接性能,发展结构性和功能性粘接。 非有机溶剂化有 3 条途径: 一是水性化; 二是热熔化; 三是 100 % 液体反应型。 其中水性化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其最适用于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应用领域和粘接工,而这种应用量又是最大。 是由苯酚及其衍生物和甲醛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缩聚而成; 通过调节苯酚和甲醛用量配比,可以生成热固性和热塑性酚醛树脂。 分类 未改性酚醛树脂胶:甲阶酚醛胶、热塑性酚醛胶; 酚醛-缩醛胶粘剂:甲阶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溶剂——适于织物、塑料等柔性材料和金属、陶瓷等刚性材料的粘结; 酚醛-环氧胶粘剂:甲阶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稀释剂+(铝粉)——耐热性好——宇航工业; 酚醛-橡胶:酚醛-氯丁胶、酚醛-丁腈胶(适于汽车工业:油箱、刹车带、离合器等的粘结);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胶粘剂:在中性条件下,可室温迅速固化。 普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溶液型、乳液型、无溶剂型;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501、502胶; 厌氧胶: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应用于螺栓紧固防松、密封防漏、固定轴承等 7.5.1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以热塑性聚合物为基体的多组分混合物,室温下呈固体,受热后软化,熔融而有流动性,涂布、润湿被粘物后,经压合、冷却固化,在几秒钟内完成粘结的胶粘剂; 种类:EVA、无规PP、PA、PU、聚酯、SBS等 应用领域:可粘结金属、塑料、皮革、织物、材料等,在印刷、制鞋、包装、电子、家电等行业深受欢迎; 7.5.2 热溶剂 * 胶粘剂(粘合剂)是通过黏附作用使被粘物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天然产物骨胶、松脂、淀粉胶粘剂,如用黏米粘城墙、用骨胶粘接箭羽等(秦汉时期)。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天然橡胶加工的压敏胶,并试制成功醇酸树脂胶粘剂。 40年代,瑞士发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成为主要的结构胶粘剂。 1957年美国发明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开创了瞬间粘接的新时期。 近20年来,国内外胶粘剂及其技术理论发展十分惊人, 产量逐年剧增,应用愈来愈广泛。 粘接是一项古老而又实用的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 6.1.1 胶粘剂的特点 可以粘合不同性质的材料; 可以粘合异型、复杂结构和大型薄板的结构部件,采用粘合方法可以避免焊接时产生的热变形和铆接时产生的机械变形; 粘合件外观平滑美观; 粘合是面粘结,不易产生应力集中,接头有良好的疲劳强度,同时具有优异的密封、绝缘、耐腐蚀等性能; 制造成本低,粘结件质量轻。 优点: 6.1.1 胶粘剂的特点 与高强度的被粘物(如金属)相比,粘接强度不够高,容易在接头边缘首先破坏; 粘接结构在使用或存放过程中由于受环境中水、热、光、氧等因素的作用,会老化,同时其耐高温、低温性能有限; 某些胶粘剂易燃,有毒; 迄今还缺乏准确、可靠、无损检验粘接质量的方法。 缺陷: 有机胶粘剂 无机胶粘剂 胶粘剂 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型等。 天然胶粘剂 合成胶粘剂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