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执法办案岗位练习题
(公平交易部分)
案例分析题
(一)案情: 某县农资公司于2005年5月购进“科亚”纹枯净农药。“科亚”纹枯净农药登记证核准的使用范围:适用水稻作物,防治纹枯病。农资公司在销售农药时,散发其自行印制的资料。资料中标明:本品适用农作物,防治纹枯病、立枯病。“科亚”纹枯净农药高效、无毒,是防治目前所有农作物上一切病虫害的首选农药。经过宣传,不少农民误认为该农药适用品种广,功能多,纷纷购买。但部分农民在麦田使用后发现小麦被烧焦,于是到县工商局投诉。
问题:该农资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规,应如何处理?
答案:该农资公司利用散发资料方法对经销农药的质量、性能、用途等夸大其辞,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其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之规定,构成了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该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工商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此案当事人的行为还违反了《广告法》。但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定性更为确切。
另外,工商部门应对消费者投诉进行调解,要求农资公司退还农民购货款并赔偿损失。这也是消除影响最好途径。
(二)案情:个体工商户张某于2005年11月开始在销售xx啤酒过程中通过回收瓶盖的方式(带“B”字瓶盖每个0.3元),促使酒店服务人员向顾客推销其经销的xx啤酒以达到非法获利,排挤其他经营者的目的。
问题:张某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规,应如何处理?
答案:本案中当事人利用向酒店服务人员回收瓶盖的手段,促使酒店服务人员向顾客推销其经销的啤酒,通过施加不正当的影响,以促成交易或在交易中排挤同行竞争对手,客观上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的自由,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张某在本案中为行贿方,酒店服务人员为受贿方。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及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及《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根据情节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案情:航泰电气开关厂是某无线电厂的分支机构,该厂为了生产某种高压开关,从1993年开始就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经过艰苦努力,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该厂职工邹某、高某、伍某等自2000年5月起,私下出资5万元,租用某市建筑大厦的房屋开始生产同一种高压开关,图纸是邹某利用职务之便盗用的,并由其负责管技术,高某负责财务、材料供应,伍某某负责销售。先后生产、销售高压开关38台。销售金额17.78万元。
问题:邹某、高某、伍某等的上述行为是否违法?如不合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工商机关可否依据有关法律对其进行处罚?
答案:邹某、高某、伍某等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构成了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机关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视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案情:A市医药公司某批发部以给予买方经办人员回扣的手段销售药品,该批发部在两年期间,以按标价15%的回扣和提供免费旅游及给当事人旅游费用的方式,将价值50余万元的药品销售给C市人民医院、D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其中组织买方有关人员免费旅游一次;又由该批发部业务员李某经手直接提供数额不等的现金给上述医院的业务经办人员作旅游费用。某月某日,在向B市第一人民医院销售药品时,向买方经办人员提供标价15%的回扣。
问题:(1)A市医药公司某批发部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的具体规定?(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给予何种处罚?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案:(1)A市医药公司某批发部作为经营者,以给予买方经办人员回扣、提供免费旅游或给当事人旅游费用的方式推销药品属商业贿赂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是不正当竞争行为。(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视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应予没收。
(五)案情:某工贸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建立了一个网站,在该网站对自己经营的产品进行介绍、宣传。其中对某品牌洗牙机进行宣传时,谎称:“本产品远销欧美各国”,“是世界上最简便有效的洁牙器具”。
问题:某工贸有限公司对其经销产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违法?如不合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工商机关应依据哪部法律对其进行处罚?
答案:某工贸有限公司在网上对其经营的某品牌的洗牙机的宣传行为是违法的,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机关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