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国的宝岛台湾》:《祖国的宝岛台湾》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脉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难点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 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准备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交流法讲读法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二、了解台湾。?台湾宝岛风光/v-12b48f48-896f-11df-a7da-001e0bbafa7a.html台湾在哪里?
出示地图,看看台湾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量距离)?
【百度地图】卫星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3.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百度视频】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video/2414745.htm
4.周边岛屿?
? 师: ?台湾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形似一片芭蕉叶。周围还有一些小的岛屿/
5.学生欣赏美丽富饶的台湾。?/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C%A8%CD%E5%B7%E7%B9%E2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 日月潭风光/v/b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老师把台湾的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学生说出理由。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富饶()老师小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