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3
目 录
TOC \o 1-3 \u 1概述 PAGEREF _Toc244686188 \h 1
1.1煤矿井下支护网概况 PAGEREF _Toc244686189 \h 1
1.2以往塑料支护网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244686190 \h 1
2煤矿井下用塑料支护网 PAGEREF _Toc244686191 \h 3
2.1煤矿井下用塑料支护网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PAGEREF _Toc244686192 \h 3
2.1.1拉伸强度 PAGEREF _Toc244686193 \h 3
2.1.2阻燃性能 PAGEREF _Toc244686194 \h 3
2.1.3抗静电性能 PAGEREF _Toc244686195 \h 5
2.2煤矿井下用塑料支护网关键技术 PAGEREF _Toc244686196 \h 5
2.2.1煤矿井下用支护网分类 PAGEREF _Toc244686197 \h 5
2.2.2煤矿井下用塑料支护网技术关键 PAGEREF _Toc244686198 \h 6
3煤矿井下用塑料支护网应用设计 PAGEREF _Toc244686199 \h 7
3.1塑料改性技术及配方设计 PAGEREF _Toc244686200 \h 7
3.1.1塑料改性技术概述 PAGEREF _Toc244686201 \h 7
3.1.2塑料的阻燃机理 PAGEREF _Toc244686202 \h 8
3.1.3塑料的抗静电机理 PAGEREF _Toc244686203 \h 10
3.1.4配方设计的技术关键 PAGEREF _Toc244686204 \h 15
3.2配方设计的优化 PAGEREF _Toc244686205 \h 20
3.2.1阻燃剂的优化选择 PAGEREF _Toc244686206 \h 20
3.2.2抗静电剂的优化选择 PAGEREF _Toc244686207 \h 20
3.2.3辅助抗氧剂(LD)的选用 PAGEREF _Toc244686208 \h 21
3.2.4优化配方的选取 PAGEREF _Toc244686209 \h 22
3.3 加工工艺的设计 PAGEREF _Toc244686210 \h 22
3.3.1工艺路线 PAGEREF _Toc244686211 \h 22
3.3.2工艺流程中关键参数设计 PAGEREF _Toc244686212 \h 23
3.4 加工设备的研制 PAGEREF _Toc244686213 \h 24
3.4.1 设备的关键技术 PAGEREF _Toc244686214 \h 24
3.4.2加工设备研制 PAGEREF _Toc244686215 \h 24
4工业性试验及试验效果 PAGEREF _Toc244686216 \h 28
5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 PAGEREF _Toc244686217 \h 28
6技术创新点 PAGEREF _Toc244686218 \h 30
7综合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244686219 \h 30
7.1社会效益 PAGEREF _Toc244686220 \h 30
7.2经济效益 PAGEREF _Toc244686221 \h 31
8结论 PAGEREF _Toc244686222 \h 32
井下用高分子塑料支护网研制应用
1概述
1.1煤矿井下支护网概况
我国煤矿井下巷道两帮、顶部辅助支护技术发展较缓慢。70年代以前是采用木棍、竹片、笆片等材料,防护效果差、支护速度慢、易腐烂,浪费大量木材;80年代早期,开发出了金属编织菱形网,在煤矿井下厚煤层及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作人工假顶、单一煤层破碎顶板局部护顶、工作面收尾及巷道支护等处使用,使支护效果和支护速度得到了提高;中期才将全塑塑料网开发成功,即手工打包带塑料编织网,并于1986年7月发布了MT141-1986《煤矿井下塑料网假顶检验规范》煤炭行业标准,第一次对煤矿用支护网产品进行了规范,也是井下支护材料“以塑代钢”的开始,但由于限于支护理论和制造技术的不足,井巷支护基本为“被动支护”,因此也要求支护网能够“让”,即金属编织菱形网和手工打包带塑料编织网节点均为松散型,支护网受力不均匀,支护效果较差,易形成“鼓兜”,影响巷道成型断面;90年代支护网技术发展基本没有变化;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支护理论的深入和锚杆支护技术的迅速推广,井巷支护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也极大地推动了支护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金属电焊平网、金属电焊卷网、金属扩张网、金属涂塑网、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