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9(211-302).doc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十一  皮門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西方白色,人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肩,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 註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六節臟象論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 註 肺主氣而藏魄,故為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皮毛,故華在毛,充在皮也。臟真居高而屬陰,故為陽中之太陰,而通於秋氣秋主肺也。】    五臟生成篇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 註 肺主氣,氣主表,故合於皮。《傷寒論》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聲商,毛髮長,毛附於皮,氣長則毛榮。多食苦是火味太過而傷肺,則皮槁而毛落矣。】    診要經終論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 註 足太陰脈,入腹屬脾,故為腹脹。手太陰脈,上膈屬肺,而主呼吸,故為不得息。脹滿則升降難,不得息則氣道滯,故為噫為嘔。嘔則氣逆於上,故為面赤。不逆則痞塞於中,故為上下不通。脾氣敗則無以制水,故黑色見於面。肺氣敗則治節不行,故皮毛焦。】    經脈別論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 註 脈氣者,水穀之精氣,而行於經脈中也。言入胃之穀氣,先淫氣於脈,百脈之經氣,總歸於大經,經氣歸於肺,是以百脈之氣皆朝會於肺也。肺合皮毛,故復輸精於皮毛。】    痺論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以秋遇此者為皮痺。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 註 痺者閉也,邪閉而為痛也。言風寒濕三氣錯雜而至,相合而為痺。蓋皮肉筋骨內合於五臟,五臟之氣外合於四時,始病在外之有形,復傷在內之五氣,外內形氣相合而邪舍於內矣。】 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 註 夫風寒濕氣中其俞,其臟氣實則邪不動臟。若神氣消亡,則痺聚在臟而死。其留連筋骨間而不內舍於其合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隨氣而易散。若中其俞,則內通五臟,兼之陰氣不藏,則邪直入於臟,而為不治之死證矣。】 帝曰:善。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 通當作痛】 【 註 不仁,不知痛癢也。寒氣勝者為痛痺,故痛者寒氣多也。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將內舍於其合也。邪病久,則榮衛之道傷而行濇,邪入深,則不痺閉於形身而經絡時疏,故不痛也。榮衛行濇則不能營養於皮膚,故為不仁。】 帝曰:夫痺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 註 骨有骨氣,脈有脈氣,筋有筋氣,肌有肌氣,皮有皮氣,皆五臟之氣而外合於形身。如病形而不傷其氣,則止見骨痺之身重,脈痺之血凝不行,筋痺之屈而不伸,肉痺之肌肉不仁,皮痺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證而不痛也。】    皮部論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生 原作「主」,據《素問》皮部論改。]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終始,願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腑,廩於腸胃。邪之始入於皮也,泝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鑠(月囷)破,毛直而敗。帝曰:夫子言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