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的开凿.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的开凿.doc

论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的开凿 刘 江 内容摘要:龙山石窟的第4、5窟是古昊天观的遗存,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宋德方以此为基础,在当时全真教向各地迅猛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带领李志全、秦志安等弟子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先后开凿了第1、3、8窟和第2、6、7窟,形成了龙山石窟的最终规制,石窟的开凿是为了宣扬全真教崇奉的神仙和祖师,因此各窟造像也是与此有很大关系的。 关 键 词:龙山石窟,宋德方,丘处机,全真教 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石窟群,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成化)山西通志》、《(嘉靖)太原县志》、《(万历)太原府志》、《(顺治)太原府志》、《(康熙)山西通志》、《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太原府志》、《(道光)太原县志》等明清文献均有所记载。以上文献,除《永乐大典》外,均将龙山石窟主体的修建年代系于元贞元初(1295年)。但是石窟保有五处时间明确的题记,覆盖的时间范围为:1234~1239年;三通有关龙山石窟修造主持者宋德方的元代碑铭则将此事系于1234—1236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山西龙山石窟概说》中将其系于1234~1244年间,陈少丰认为建于1234~1239年间。可见,龙山石窟的修造年代在学界存在巨大分歧,对其进行梳理与探讨对研究全真教的发展以及道教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石窟造像本身为基础,结合全真教的早期发展情况,对石窟各窟的开凿或完成时间作一简单整理,并对石窟开凿的原因及意义等略作分析。 图1 龙山石窟示意图 一 我们首先对有明确时间的题记最早的第1窟进行讨论。 第1窟,其名字略有争议,但通过该窟的题记(图2)内容可以确定,历代文献以“虚皇龛”命名是比较合理的。该窟的题记内容为: 唐吴尊师,玄纲论曰:□地不能/□有有天/□□□极/□□不能/□□运太/□□真精/□□自然/□□惟明/呈□□九清/□□玄化/□□万灵/□以之动/□以之宁/□默无为/□方用成/□洞之前/□虚靡测/□□澄正/自此而植/神真独化/□□□□/□□□□/咸有所职/丹台瑶林/以游以息/云桨霞馔/以饮以食/其动非心/其翔非翼/听不以耳/闻乎无穷/视不以目/察乎无极/此皆无祖/无宗不始/不终舍和/蕴慈愍俗/哀蒙谨录/此语庸示/区中 自甲午春/至乙未冬/三洞功毕/东莱披云命工泐石 图2 第1窟题记局部 可见,题记内容的来源标示明确,来自唐吴筠所作的《玄纲论》,《正统道藏》收录了该文,本窟题记为其上篇《明道德》“真精章第三”的起首部分,据此可将题记所引部分阙漏补充完整为: 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太极不能自运,运太极者真精。真精自然,惟神惟明,皇曰虚皇,高居九清,乃司玄化,总御万灵,干以之动,坤以之宁,寂默无为,草方用成。空洞之前,至虚靡测,元和澄正。自此而植,神真独化,匪惟巨亿,仰隶至尊,咸有所职。丹台瑶林,以游以息,云浆霞僎,以饮以食,其动非心,其翔非翼。听不以耳,闻乎无穷。视不以目,察乎无极。此皆无祖无宗,不始不终,含和蕴慈,愍俗哀蒙。 作者认为“虚皇”是“高居九清,乃司玄化,总御万灵”的至高神灵,对其无边法力倍加推崇,因此,此窟命名为虚皇龛是没有异议的。作为作者推崇的最高神灵,属下也应有众多神仙,本窟除了主壁的虚皇造像外,两侧各有十尊造像,虽然我们尚无法弄清每一尊造像所代表的神仙,但是虚皇属下的神仙则确凿无疑。有的学者,如史岩、胡和文,认为该窟造像内容为丘处机与十八学士及李志全、秦志安的说法则显得牵强。 该窟题记末尾“自甲午春/至乙未冬/三洞功毕/东莱披云泐石”。对于其中的“三洞”,常盘大定以及胡和文进行了专门讨论,认为“三洞”是道藏的代指,其根据是披云子宋德方生前主持整理了元刊《玄都道藏》,表面看来是合理的,但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因为该窟建成的“乙未”为蒙古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而史料明确记载,“(乙未,1235年)九月,(时任全真掌教的清和真人尹志平)达平阳,分命披云宋公(德方)率众镂道藏经板”,而宋德方正式动工则是在1237年。重辑《道藏》工作的完成则在1244年。也就是说,在此窟完成时(1235年冬),重辑《道藏》的工作还没有实际开展,因此,此处的“功毕”的“三洞”绝不是指“道藏”,而是实实在在的龙山石窟中的三洞。这三洞石窟除了第1窟之外,其他的两窟我认为应当为第3、第8窟。 首先,第2窟、第6窟、第7窟都有明确的时间记载,分别为:丙申岁(1236年)五月、七月,己亥(1239年)秋、丙申岁(1236年)十月。那么,我们再来看完工时间不明确的第3、4、5、8窟。这四窟中,第4、5两窟应该就是古昊天观故址的二石洞,这两窟里面保存的数尊造像与其他窟有明显区别: (1)第4、5两窟相较于其他窟的造像面部显得过于丰满,略显臃肿,与其他造像即使丰满但不臃肿,神韵上亦有所区别。 (2)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