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次摸到白球后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续六次摸到白球后的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国荣 邱正平 一、案例背景 “可能性”(概率)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可能与一定”是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在满足相应条件后,一定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件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比如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两个黄球,任意摸一次,一定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如果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则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即可能性)。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过来也会干扰对“可能性”的数学化理解。 二、情境描述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是我在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是:“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白球。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黄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白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黄球了。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白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第四位学生再摸,白球! 第五位,还是白球! 第六位,依然是白球! 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 到了第七位,那位胖胖的小男生终于“争气”地摸到了黄球。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教学顺利地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后反思 “可能性”一课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连续六次摸到白球,怎么会这样呢?课上,我茫然不知所措,课后,我们进行了反思,结果为自己额头冒汗感到羞愧,更为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好材料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感到汗颜。 第一次摸到了白球,第二次摸到的应该是黄球;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白球,那么第三次摸到的就一定是黄球了。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出这样的判断一点儿都不奇怪。在后来一次听课时,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这位教师组织摸球活动,也是放一个白球、一个黄球,摸之前要求先猜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作好记录。我正好坐在一个小男生的边上,第一次他猜摸到黄球,而摸到的也正好是黄球,他兴奋地举了举握紧的拳头。猜第二次时他毫不犹豫地在白球一拦里打上了“√”,我赶紧和他交流: 师:这次你怎么猜是白球了? 生:因为刚才这次摸到的是黄球,我想这次一定会摸到白球了。 这位小男生迫不及待地进行第二次摸球,果然是白球!他又一次兴奋地举起了拳头。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肯定的判断呢?显然,这是因为学生对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模糊理解。对“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个随机事件而言,学生的生活经验足够支撑他们作出这样的判断:要么摸到白球,要么摸到黄球。而且学生还会直觉地意识到:摸到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可能性相等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摸两次,那么一次摸到白球,另一次摸到黄球。我想,这就是学生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所在。 那么,可能性真可以这样理解吗?回答是否定的。数学上,对上述摸球这个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描述有两种办法,一是用数据来刻画(即概率),摸到黄球或白球的可能性各为二分之一;二是用重复摸球的统计结果来描述(即频率),摸一次,可能摸到什么球,这具有随机性(无法事先确定),但如果重复不断地摸,只要摸的次数“足够多”,就可以发现摸到统计结果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摸到白球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大致相等。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知道,下一次会摸到什么球,这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也就是说,每一次摸球,摸到黄球或白球的可能性都存在。但一个人在作出判断时,往往会有受到自我心理活动的影响,如当连续多次摸到白球时,就会产生下一次“应该摸到黄球了”的心理期望。 可见,第一次摸到白球,第二次应该摸到黄球,这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期望对随机现象的理解产生的干扰。从数学角度分析,连续六次摸到白球(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反映了随机现象的可能发生结果的随机性。事实上,连续六次摸到白球比一次摸到白球、另一次摸到黄球更有利于学生感悟随机现象的本质。比如,听课时那个小男孩摸球活动的结果已经给他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在我的教学中,连续六次摸到白球(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给教学生成了精彩的、富有价值的材料,但我没有把它利用好,错过了让学生感悟随机现象本质的绝佳机会。反思后,我们认为,在七次摸球过程中应及时组织讨论和反思。如在连续三次摸到白球后,可以组织讨论:怎么会连续三次摸到白球?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每次摸球的结果在摸之前是无法确定的,连续多次摸到白球也是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