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周文魁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对全国及各地区的温度和降水量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C-D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经济-气候新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各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小、地区差异并模拟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并从适应性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1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1.1温度逐步上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 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达到0.5~0.8℃,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近50年暖尤其明显,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86年到2005年间,中国连续出现了20 个全国性暖冬。科学家们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在6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中国未来100年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将继续上升,未来变暖的范围和强度增加未来气温增加明显。与2000年比较,2020年年平均气温将增加1.3~2.1℃,2050年增加2.3~3.3℃。2030 年,西南地区的气温可能将上升1.6~2.0℃,西北地区的气温可能将上升1.9~2.3℃,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可能将上升2.2~2.6℃。(《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 图1-1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年平均温度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1.2降水变化区域性不均衡和水资源短缺 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气温的不断升高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整个中化问题仍然日益突出北方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干旱短期内该地区的干旱情况不会根本缓解南方雨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中部冬小麦主产区出现3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局部地区旱情达50年一遇;2011非正常的天气状况南方持续低温,雨雪霏霏;华北大旱,在作为第二大小麦主产区的山东,干旱程度更是达到了60年一遇标准;东北严重低温,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的一些地方,最低气温零下47.4℃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热浪天气和热带风暴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变得更为普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1961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8毫米。在过去年,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25毫米。据专家,区的江苏、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27毫米、5毫米、5毫米其结果会导致长三角地区海岸区遭受风暴影响的机会增多,程度加重。海平面上升对沿海脆弱区的潜在经济影响的负面效应是很大的,首先是沿海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区的损失,其次是耕地、湿地、盐田等的损失。沿岸相对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除了环境和经济影响外,就是社会影响。因为海平面上升可能使一些沿海地区原来从事农业、盐业、水产养殖业人员,被迫或部分被迫从事渔业或其他职业,这种社会经济的改变对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而受灾人口的数量,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和淹没区的扩大,也会不断增加。在过去的50年,候变暖造成了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目前常用的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1951~1980年)相比,1981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辽宁等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二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58%。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省为例,冬小麦种植界限的北移,可使界限变化区域的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1 ℃的情况下,中国二熟制的北界将会北移,移动到现在一熟制地区的中部62.3%缩小到39.2%,二熟制地区的面积基本不发生变化,而三熟制地区的面积则将由目前的13.5%扩大到35.9%(图2-1),三熟制的北界将500km之多600mm,则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只有在年降水量大于800mm时,才能一年两熟。 图2-1年平均温度增加2度时中国种植熟制南北界变化 资料来源:王修兰等,1996 2.2冬季的冻害减轻 气候变暖使中国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农作物生育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北移,促进了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根据多种大气环流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