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docVIP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doc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近代中国服饰风格演变的特点是 ①民间服饰变革推动政府服饰变革 ②政府倡导推行又使新服饰走向社会下层 ③“易服”与“断发”并行,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④洋装与传统服饰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控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官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服饰改革较为流行 ②不缠足运动兴起 ③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旗袍被取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带有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迁 ③欢呼辛亥革命的胜利 ④剪辫子是革命与否的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不是维新派主张的是 A、断发易服 B、安居工程 C、废止缠足 D、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6、“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居民 A、上海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部地区 D、两广地区 7、元旦,这一节日可能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前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前 8、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节奏更加稳定 C、当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 D、人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样 9、下列哪一史实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向富强 A、拆毁“开平至胥各庄的铁路” B、拆毁“紫光阁铁路” C、拆毁“就张铁路” D、拆毁“杭江铁路” 10、1903年,一军人从满洲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w.w.w.k.s.5.u.c.o.m A、没有直达的火车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旅行再转至哈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11、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那么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是 w.w.w.k.s.5.u.c.o.m A、1877年 台湾 B、1906年 北京 C、1877年 福建 D、1906年 上海 1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3、有关广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电视普及以前,收听广播是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 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牌节目拥有比较固定的听众群 C、对一些不方便看电视、报纸的人来说,收音机是最方便获取信息的工具 D、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人收听广播 14、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15、近代电影事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是“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 C、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难夫难妻》 D、目的是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毒害的影片《歌女红牡丹》 1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1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