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俗文学欣赏.ppt
通俗文学欣赏 概 论 俗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诗经里面的”风”——即民间通俗歌辞,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俗文学却很难得到承认,即使在当下,也很难看到专门的中国通俗文学史。 事实上,在历史上,雅、俗文学相互转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在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古代小说四大名著,在当时却几乎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对于通俗文学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简单的认为通俗文学就是“俗”文学的观念肯定是不正确的。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生产的、为大众读者提供消遣娱乐的文学,“雅”与“俗”不能概括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区别,也不能说明通俗文学的特征。 俗文学经过日积月累、流变发展,到现代至少包括四大系统:通俗小说、民间文学、曲艺文学、现代音像传媒中的通俗文艺部分。 雅、俗文学的界限很难做出精确的界定,在现阶段,用知识精英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称呼它们更为妥当。它们各自追求的侧重点(即特色)是不同的: 1、知识精英文学重探索性、先锋性;大众通俗文学则满足于平视性。 2、知识精英文学重自我表现,主题性强;大众通俗文学则是一种贴近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学。 3、知识精英文学期盼作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大众通俗文学则是模式化的。 4、知识精英文学崇尚永恒;大众通俗文学期盼流通。 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国大陆的通俗文学几乎绝迹,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不过在这一时期,港台通俗文学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是由于60年代后,港台经济迅速发展,报刊印刷业发达,市民阶层相当庞大,而这一时期的娱乐、休闲文化却不太发达,因此,这一时期一些面向大众的休闲、娱乐文化开始兴盛。在武侠、言情、科幻等等领域均出现了一批优秀小说作家,我们这门课就是重点学习了解这些比较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的一些重要作品。 武侠小说的大宗师——金庸 被读者评论家誉为“百年第一人”、“百年一金庸”、“中国当代文学第一人”、“曹雪芹之后中国文学第一人”。 金庸,浙江海宁人,生于1924年,原名查良镛,金庸这个笔名正是其原名镛分两半而来,取金子而又庸俗之意。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金庸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1959年,他亲手创办了香港《明报》,之后又相继创办了《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 一、生平简介 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一名门望族--查氏家族。 1932年8岁,读到第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此后对武侠小说日渐着迷。 1939年15岁,读初中三年级。与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17岁,就读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因战事,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同年,因在学校壁报撰写《阿丽丝漫游记》一文讽刺校训主任,而被校方开除。 1944年考入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因对当时横行校园的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向校方投诉,结果被勒令退学。后通过任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表兄蒋复璁在图书馆挂职。这期间,金庸读了大量书籍,对日后的武侠小说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1945年抗战胜利,随家人返回家乡。随后,在杭州的《东南日报》做外勤记者。 1946年辞去《东南日报》工作,进入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同年秋天,上海《大公报》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翻译,金庸在三千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1948年3月15日《大公报》香港版复刊, 被调往香港。 1950年赴京到外交部求职,但失望而归。不久,其父查枢卿被作为“反动地主”在家乡遭镇压。 1952年《新晚报》复刊。金庸转去《新晚报》编副刊,并以姚馥兰和林欢的笔名在“下午茶座”撰写影评。此后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与同为副刊编辑的梁羽生成为好友。 1955年因罗孚、梁羽生举荐,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 1956年《碧血剑》开始连载。10月,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年 辞去《大公报》职务,进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写作《雪山飞狐》,之后写《射雕英雄传》。 1958年以“林欢”笔名写出《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有女怀春》,《午夜琴声》等剧本。同年与程步高合导了《有女怀春》。 1959年与胡小峰全导了《王老虎抢亲》。同年,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全伙办报。5月20日,《明报》创刊。《神雕侠侣》在《明报》连载。同时,为《武侠与历史》杂志写《飞狐外传》。 1961年7月6日,《倚天屠龙记》开始在《明报》连载。同时,又连载《白马啸西风》。 1962年《明报》因大量客观报导“逃亡潮”而名声大噪,发行量大增。 1963年9月3日,《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1964年 10月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