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国家农业综武平县永平乡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精]《国家农业综武平县永平乡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平县省级商品粮基地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总体设计 1 项目设计提要 1.1 项目建设背景 永平乡地处武平县北部,距县城26km,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通过局部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粮食生产及其他农业产业有较大发展。但由于该乡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条件仍然较差,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制约着该乡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农综项目的各项扶持,进一步改善该乡农业生产条件。根据闽农综办[2004]4号文件精神,特制订2004年省级商品粮基地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方案。 1.2 项目区范围包括永平乡杭背、田背、岗背、梁山、孔厦,改造中低产田面积0.53万亩,通过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进行改造,时间为2004年5月至2004年12月。 1.3 投资概算:总投资299万元。 1.4 资金筹措:中央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群众自筹60万元。 1.5 项目效益:新增灌溉面积780亩,改善灌溉面积4220亩,新增除涝面积300亩,增产粮食万公斤。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1.6.1 项目管理:武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6.2 项目实施:武平县农业局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永平乡地处武平县北部,东与中堡镇接壤;南与万安乡毗邻;西与东留乡、会昌县相接;北与桃溪镇、大禾乡交接,面积256km2。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6km,省道206线横贯项目区,是特色农业结构调整及无公害生产示范乡之一。项目区包括杭背、田背、岗背、梁山、孔厦5个行政村。 2.1.2 气候概况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9℃,平均无霜期295天,年平均降雨量1704.7mm,年均日照时间1800小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植被良好。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区,低山、低丘,地势为南部高,北部低,土壤以灰沙、沙田、乌沙田、灰沙泥田、灰黄泥田等地种为主。 2.1.4 水资源 项目区现有小㈠型水库一座,集雨面积1.32km2,区间流域面积km2,根据《福建省武平县水资源现状及2000年开发利用分析》中武平县主要雨量站年降雨特征值统计表资料:年降雨量最大年份1975年2432mm,最小年份1991年1175.9mm。 耕地种类 耕地分为水田、旱田,项目区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1,中低产田面积占50%。 2.6.1 自然灾害 一部分是冷、烂、锈、毒田,水温、土温低,毒质多;一部分沙漏田,漏肥、漏水,有效养分缺乏;还有一部分是黄泥田,酸大,土壤板结、孔隙度小。水利设施不完善,洪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2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杭背、田背、岗背、梁山、孔厦5个行政村,2002年末人口0.95万人,其中劳动力0.4万人。 2.2.2 项目区现有耕地种植模式 项目区现有种植模式为:烟—稻—菜;烟—菜—菜;稻—稻—菜;菜—菜—菜。 2.2.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5个行政村粮食总产量5262吨,蔬菜产量3765吨,农业总产值827.40万元。 2.2.4 2002年末,全乡财政收入5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5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永平乡农技站现有技术干部6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助师2人,技术员2人;水利工作站技术干部1人。 现有基础设施 水利骨干工程 现有小㈠型水库一座,总库容102万m3,26座陂圳:分别为水竹下圳、鸡头岭下圳、界洋圳、黄陂头陂圳、桐子背夫陂圳、六坑头山塘、下段圳、中央坝陂圳、校门陂圳、阳光湾圳、将军石陂、洋古陂圳、洋妈陂圳、过路潭陂圳、上岸陂圳、夹子陂、湍下坝陂圳、中洋坝陂圳、大塘尾陂圳、坪上陂圳、峰里陂圳、老虎陂圳、仙师宫陂圳、黄陂头陂圳、林坊山下上圳、高头岭圳,渠道长度18.9km。 2.3.2 田间工程现状 田间工程沟渠路不配套,机耕路未开通,串灌面积大且积水,制约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2.3.3 农业机械 项目区五个行政村现有农机总量5台75千瓦。 交通与电力 永平三背及梁山、孔厦省道206线和乡村公路贯穿整个项目区,项目区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 项目区存在问题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水利设施不完整,田间沟渠路不配套,灌溉方式落后,科学种田水平较低,偏施化,土壤肥力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粮食单产只有365公斤,渠道老化失修,河床抬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农民劳动强度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现有水利设施基本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原有渠系没有统一规划,渠线弯曲,断面不一,标准化低,渗漏、淤积都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