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案
城市与城乡规划复习学案(学生版)
特别注意:
1.判读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并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2.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理解不同规模的城市与其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的关系。
4.根据不同的图文资料,归纳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5.结合有关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指出相应的对策。
6.根据有关资料,总结或比较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文化差异对城市化的影响。
7.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8.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9.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命题趋向分析:
运用背景资料、图片、图形作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归纳能力。城市环境问题,现代城市或乡村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新城区建设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归纳城乡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说明其配置特点和变化趋势。联系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考查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客观性及问题体现和城市发展的科学探讨。
知识联系:
知识与技能整合:
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聚落的形成
2.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形状 自 然 环 境 位 置 团状 地形为平原、盆地 耕作区中心 带状 地势高,水源近 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侵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 环状 地形为山地,水源为池塘、井等 绕山环水而建 零散分布 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 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
练习1:关于乡村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沿河道、山谷发育的村落多呈带状
B.我国华北平原的村落大多呈多边形
C.河湖众多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圆形
D.乡村最初形成的自然环境是地势较高,土地肥沃,并靠近河流的平原谷地
练习2:分析形成我国以下乡村聚落建筑特点的自然原因。
A.陕北地区的窑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江浙地区的尖顶瓦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傣族的竹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分布
(1)古代
(2)现代:城市分布与人口、生产力分布基本一致
总结:世界城市分布的区位特征
练习3:读图1的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图,回答:
(1)图中A、B、C、D、E 城市(填代号),原因是什么?
(2)A、C、D 。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 。C城市位于 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什么?
(5)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6)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什么?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练习4: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2)小题案例研究:读图3~8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总结城市空间扩展规律。(提示:参考图9,也可绘图表示)
①市中心区
②内圈
③中圈
④外圈
2.城市化的指标: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练习5: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此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②
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该地区_____________。
练习6:图11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4.城市化的意义
(1)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