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论《三国演义》中的明君贤相思想 【作者】肖双华 【关键词】曹操集团???刘备集团???仁政与暴政???明君贤相 【指导老师】冉晓林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一、明君贤相的核心实质儒家学者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提倡“民本思想”、“民生思想”总体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全民的大局出发。我们先看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观点,他老先生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臣子对国君的“忠”是有条件的,国君首先要尊重臣子,以“礼”待臣君臣之间不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而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臣有自己的独立性,而儒家的另一大圣人孟子也主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莽,则臣视君如寇仇”。在孟子看来君臣之间能否合作愉快,关键在于国君。如果国君重视、信任臣子,则臣子会以更大的热情、勇气来报答国君。从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君与臣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那在罗贯中的心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明君贤相呢?明君---当然是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为目标。在政治上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人民有衣穿有饭吃,从而达到真正的太平。那贤相呢?作为臣子当然是尽心辅佐君王,忠心耿耿。在为君王设计献谋时应该以国家的利益出发,为天下的苍生考虑。这样的君王与丞相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明君贤相。《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群雄崛起,互相纷争的动乱时期为描写对象。而作者恰恰是以儒家的道德观念来贯穿全书。明君贤相的思想在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这本书中到底是刘备的蜀汉集团,还是曹魏集团符合儒家的明君与贤相思想呢?二、对曹魏集团的贬低体现了《三国演义》想表达的思想在《三国演义》前期曹操一直以汉臣自居,那么做为汉臣的他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奸臣”“汉贼”呢?在小说中作者又是怎样揭露的呢?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纷争,曹操在乱世中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壮大,所以在建安元年,曹操接受朝廷诏书,从山东率兵二十万赴洛阳护驾勤王开始,他接受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2】的政治策略以及董昭迁都许昌的建议,从此汉献帝就即成了他的保护对象,又成了他的政治工具。汉献帝名义上是九五之尊,但天子的地位、威仪、权力以不复存在:表面上刘协是君,曹操是臣,实际上正好到过来,刘协是臣,曹操是君。不是曹操服从刘协,而是刘协服从曹操。所以凡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强力的印象,即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以从内部完全掏空了东汉王朝,使东汉王朝名存而实亡,汉献帝徒有皇帝之号,完全无皇帝之威,炎刘天下以变成曹氏天下。他虽有意让汉献帝存在,但却根本不顾献帝的脸面与感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例如,在许田打猎时,他遮于献帝之前接受文武的欢呼“万岁”(第二十是回)。完全不把当时在场的汉献帝放在眼里。试问,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能称得上“贤相”吗?显然不能。完全符合作者想表达的“奸相”本质。不仅如此,在小说中曹操做为汉臣时还引起了许多民怨。在《三国演义》第四回:“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宫曰:‘知而故杀,不大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段话说的是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到其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里,因晚上听到有磨刀之声,就不问缘由将其一家杀害,后在路上碰到吕伯奢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因怕他告密,随即把吕伯奢也杀害呢?于是被陈宫谴责,从而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我天下人负我”这种极端自私的话语。在这里作者完全揭露了曹操自私自利的本质。在看小说第十回,徐州太守陶谦本欲向他示好,派人将其父曹嵩及家人送往兖州,子是用人不当好心办坏事,害了曹操一家老小。而曹操不问缘由,也不听劝告,执意为父亲报仇,于是打着复仇的旗号大举进攻徐州这次进攻可以说是曹操兽性大发,丧尽天良,他下令军队,“但得城池,就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仇”。结果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害百姓,挖掘坟墓,搞得尸横遍野,这种滥杀平民百姓,掘人坟墓的行为与董卓之暴行有何区别,在看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袁尚跑到北方,投奔乌桓,当时幽冀等州的官吏百姓也有十多万跟着跑过去,曹操害怕袁尚藉此死灰复燃,威胁自己的江山,就于建安十一年派部队从小路奇袭乌桓,以致“死者被野,真是血流成河”,【3】这样的记载,史书上还有很多,如曹操东征吕布“屠彭城”建安二十年曹操领兵进攻张鲁,途中有少数民族首领不服,从而被曹操带兵屠之,建安二十三年,南阳官吏百姓受不了繁重的徭役压迫,便起来反抗,曹操便毫不犹豫的派兵围攻,最后将南阳屠城。曹操杀害人民不仅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大肆屠杀,就是对敌人和自己的部队也经常大杀一气,如建安五年,他进攻袁绍,袁绍被打败后,军队溃散,投降曹军,而曹操尽把这些人活埋了。共计七万余人,对敌军如此,对自己的部队也是这样,赤壁之战他被孙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