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花论文 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 黄桑鱼俗名黄嘎牙,是一种典型的野生小型优质经济鱼类,以肉质细嫩、无脊间刺、味道鲜美而著称,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域捕捞获得,随着捕捞量的不断增大,其产量和规格不断下降,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华山水产试验基地和新华区西治渔场进行了黄桑鱼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试验材料 1.1池塘条件 实验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水面8亩,池深2.2m,水深1.5m,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底平坦,底泥厚度为20cm,配备一台2.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1.2水源 水源为白龟山水库库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水体溶氧为5毫克/升,PH值为7.5。 1.3苗种 为使黄桑鱼当年能够达到上市规格,我们选用4-5cm的大规格鱼种,全部收购从白龟山水库捕捞的天然鱼种,鱼种体表光滑,色彩鲜艳,体质健壮,套养的花白鲢鱼种为自培鱼种。 2.试验方法 2.1清塘 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先将池水排至5-10cm,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次日再用铁耙将池底淤泥与石灰浆充分混合,彻底杀灭有害病菌和敌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50-75公斤/亩。 2.2施肥 采用肥水下塘,在清塘后在鱼种投放前一周向池塘注水50-60cm,然后在四周池角施放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的施放量为300-500公斤/亩,培育天然饵料。 2.3苗种投放 在清塘10天后投放苗种,我们选择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苗种投放,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搭配了部分花白鲢鱼种。在鱼种入池前用3%左右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详细投放情况见下表: 表一:2008年鱼种投放情况 鱼种 投放时间(月 日) 平均规格(克/尾) 尾数 密度 (尾/亩) 重量 (kg) 黄桑鱼 4.18 17 12411 1551 211 鲢鱼 4.26 162 2500 313 405 鳙鱼 4.26 185 860 108 159 合计 28115 3515 761 2.4.1饵料 采用平顶山市正大饲料公司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为35%,粒经随鱼体的增大而逐步增大。 2.4.2投喂技术 鱼种投放2天后即开始人工驯化,每天早、中、晚驯化三次,5天后鱼种即可形成白天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习惯。6-9月日投饵3次,日饵率为2%-3%,10月份以后日投喂2次,日饵率为2%左右。投饵要设定食台,坚持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投喂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水温、鱼体规格、数量及剩饵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2.5水质调控 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深保持在1.3-1.5m,7-9月份每1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15-20cm,及时施追肥,使PH值保持在7.0-8.5之间,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透明度在30-40cm,溶氧在4mg/1以上。 2.6日常管理 派专人进行池塘管理,每天坚持巡塘,特别是阴雨天气更应增加巡塘次数,随时观察池鱼情况,保持鱼池清洁,发现死鱼及时捞出,遇到情况应马上处理。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做好池塘日志。 2.7病害防治 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放重于治”的原则,发现病鱼及时采取措施,同时每15天用25公斤的生石灰溶液进行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防止鱼病的发生。由于黄桑鱼本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再加之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喂养,试验期间没有鱼病的发生。 3.试验结果 3.1产量 自4月中旬投放苗种到11下旬开始捕捞,经过7个月的养殖周期,共捕获商品鱼3864公斤,其中黄桑鱼1649公斤,平均规格达到146克/尾,成活率达到91%,饵料系数为1.9,黄桑鱼平均亩产达到206公斤/亩,另捕获花白鲢2215公斤。 3.2效益分析 3.2.1总投入 本试验共投资3.14万元,其中黄桑鱼苗种2006年211公斤,0.5万元,饲料投喂3415公斤,0.85万元;池塘租赁费0.24万元;水电药品0.35万元;人员工资1.2万元。 3.2.2总产出 当年捕捞收获黄桑鱼1649公斤,按当时市场价售出,收入3.43万元;另收获花白鲢2215公斤,销售收入1.24万元。两项合计总产出为4.67万元。 3.2.3经济效益 总投入减去总产出,获利1.53万元,平均亩获利润0.19万元。 4小结与讨论 4.1由于黄桑鱼属于典型的野生经济鱼类,并且肉味鲜美,具有滋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仅靠从天然水域捕捞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抓住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黄桑鱼的池塘养殖必然会大幅度地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试验表明,在我市进行黄桑鱼的池塘养殖是一种稳产高效的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