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3课《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一).ppt

第13课《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一).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一).ppt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相信见到这种情景的人没有一个不惊惧万分 问题: 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难道是作者不喜欢这么美好的一切?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 巨大的焚尸炉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 1.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3.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都参观了什么地方?有什么反应?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表情茫然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 ,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1.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2.如何理解: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1.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副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能被打倒呢? 2.如何理解: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2.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在集中营长廊里那数以万计的以遇难的囚徒们的照片中,竟有这样一幅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而这美好的生命已化为灰烬,这不正是对法西斯的控诉吗?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叙述,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它突破了“客观报道”和“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豪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作者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二战已越来越遥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的冤魂还在徘徊,新的战争继续发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1.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记住这样的耻辱、罪恶,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落后就要挨打。学好本领,建设强大的国家。 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一段颁奖词? 奥斯维辛——一座死亡之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让我们回顾那段黑暗的历史,触摸恐怖与祥和、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罗森塔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记者的使命感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反省。没有新闻的新闻,却成为新闻史上的传世之作,不朽名篇! 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