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龙村名的来历
我们青龙家乡的村名很独特 均与祖先再次落脚时有密切关系,下面给家讲讲青龙部分村子的来历
八道河 :村名、乡镇名。【名词】
位于青龙县城西14公里。公元1671年(清康熙9年),邢、刘二姓由迁安至此。 出冷口至此需过八条河,故名八道河。
八道河 :村名。【名词】
位于七道河乡北1公里,沙河西岸。公元1671年(清康熙9年),金、高二姓由迁安逆八道沙河而上至此立庄,故名八道河。
八里地沟 :村名。【名词】
位于木头凳镇西南2.7公里。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赵、吕二姓由山东逃荒至此,因沟长八里,故名八里地沟。
白土山 :村名。【名词】
位于木头凳镇东北5、3公里。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张姓由抚宁至此立庄。村后有山风化为白土,取名白土山。
白城子 :村名。【名词】
位于茨榆山西2.2公里,青龙河东岸。清乾隆年间有人至此,村后有山石灰岩构成,白色,故名白城子。
白家店 :村名。【名词】
位于青龙县城西南23公里,属于肖营子镇。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徐、白、朱三姓由滦县至此。白家在这关口要道开一旅店,故名白家店。
半壁山 :村名。【名词】
位于双山子西北3.4公里,青龙河东岸、京建公路穿村而过。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申、李二姓由滦县至此。因村西的山是半拉,故名半拉山。公元1840年(道光20年)改半壁山。
雹神庙 :村名。【名词】
位于大巫岚东北6.5公里,星干河北岸。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孙姓由河南开封至此,因村里有座雹神小庙,故名雹神庙。
北台子 :自然村名。【名词】
位于木头凳北,星干河北岸,曾经是木头凳公社的驻地。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刘、王二姓由抚宁逃荒至此。因地处星干河北岸的台子上,故名北台子。
北干树 :村名。【名词】
位于位于龙王庙乡北3公里,秦青公路穿村而过。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宋、李二姓由山东逃荒至此,因位于南干树的北边,故名北干树。
北山根 :村名。【名词】
位于隔河头西北6.7公里,青抚过来穿村而过。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立庄。因为建庄于北山脚下,故名北山根。
冰窖子 :自然村名。【名词】
祖山镇花厂峪村所在地。公元1772年(清乾隆37年),王姓由山东逃荒至此。因为村南有一池塘结冰久日不化,人称冰窖,故名冰窖子。
位于三拨子乡东南3公里。公元1871年(清乾隆45年),陈、韩二姓由山东逃荒至此。因满山桑树,当地以采桑养蚕为生,故名采桑峪。
草碾 :村名。【名词】原草碾公社所在地。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朱姓由山东逃荒至此。因为有一捣谷子的槽碾子,取村名槽谷碾,后演变草碾。
草碾 :村名。【名词】
位于大石岭乡北6.5公里,青龙河北岸。公元1872年(清同治11年),王、刘二姓由山东逃荒至此。早为高丽人居住,遗有捣谷槽碾,故名草碾。
岔沟 :村名。【名词】
位于木头凳镇西北10公里。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樊姓由山东逃荒至此。 因为在两条沟的交叉处,故名岔沟。
岔沟 :自然村名。【名词】
青龙镇平顶山村所在地。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肖、金、崔三姓从北京逃荒至此。因为座落一条北西走向的沟岔里,故名岔沟。
长沟门 :村名。【名词】
位于八道河乡西10公里。公元1874年(清同治13年),张姓迁安逃荒至此。因地处沟口,故名长沟门。
茨榆山 :村名。【名词】
位于青龙县城东南20公里,青抚公路穿村而过。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李姓由抚宁至此。因山上多荆棘灌木,时称刺儿山,后为茨榆山。
达子沟 :村名。【名词】
位于凉水河乡东南2公里。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薛氏自滦县逃荒至此。其乳名达子,当地人叫薛达子沟,后简称达子沟。
大院儿 :村名。【名词】
与大巫岚乡比邻,青龙河东岸。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满族翟姓由山东大水坡至此,为豫亲王管理田庄,是当地的皇粮庄头。院落很大,内设古义堂、善德堂等,每堂占地十亩,取名翟家大院,伪满简称大院。
大丈子 :村名。【名词】
**时期为伪青龙县公署所在地,1945年抗战胜利,隶属青龙县政府,现青龙满族自治县所在地。清嘉庆年间,满族杨、马二姓由本县肖营子分丁拨户至此。因当地人多势众,故名大丈子。
大丈子 :自然村名。【名词】
位于木头凳镇西2公里,大新丈子村所在地,京建公路穿村而过。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满族周姓由山东至此,为满族贵族管理庄田。因附近遍地红草,取名红草沟,后因人多村大,故名大丈子。
大营子 :村名。【名词】
位于青龙镇西北9公里的都山深处。公元1771年(清乾隆36年),有人迁来立庄,后人口增加,村庄扩大,故名大营子。
大石门 :村名。【名词】
位于青龙镇西南6公里。公元1809年(清嘉庆14年),本县肖营子杨、李二姓分丁拨户至此。因冷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