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减少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 医院内突发心脏骤停28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医院;心脏骤停;突发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有2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突发心脏骤停。现对这些患者的诊治 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肺复苏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有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扪不到搏动,心 音听不到,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心电图表现为心室停搏、心室颤动、无脉电活动。其中 男15例,女13例,年龄18~95(63.71±3.35)岁。心脏骤停前住院1~45(8.00±1 .84)天。 1.2 复苏方法:发现患者有心脏骤停征象,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气垫放气,参照2005 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的操作规程[1]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确定并去除上呼吸道 堵塞物后 予简易呼吸囊面罩通气,每次挤压时间超过1秒,尽快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复苏周期 为每30次心脏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复苏药物,电击除颤等。患者自主 循环恢复后,继续人工及药物保持其循环、呼吸稳定,并转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复 苏抢救治疗。复苏效果判断[2]:(1)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意识 基本恢复。(2)复苏有效:恢复自主循环。 2 结果 心肺复苏无效死亡11例(39.29%),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但脑功能未恢复8例(28.57 %),心肺复苏后康复9例(32.14%),见表1。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由于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院内各临床科室都可能突发心脏骤停。其 原因有如下几种可能:(1)原发病进展迅速,重要脏器功能受到损害,以致出现心脏骤停 ,如冠状动脉疾病,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各种代谢紊乱等。(2)有些重症患者难以 识别,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强,症状体征出现晚;免疫移植患者炎症反应差,临床表现不 明显;复合、多发创伤患者不易发现危重问题;部分麻醉后复苏病人虽然神志已清醒,但自 主呼吸及气道清洁能力仍很差,过早停止呼吸机支持及拔除气管插管,增加了这些病人发生 窒息的风险。(3)还有一些特殊疾病,如恶性心律失常,咯血、呕血、食物反流或痰液致 急性呼吸道梗阻,药物过敏,肺栓塞等,发生突然,之前很难预测。所以,必须加强对住院 患者的严密观察,以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患者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将严重威胁生命。所以必须在发现心脏骤停的第一时间立即予以有 效的人工及药物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取得初步成功后,患者必须进入icu,在严密监护下, 继续接受治疗。icu是进行长程生命支持(pls)的最佳场所[3] 。在icu可通过机械通气改善通气,予持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保持内环境稳定;予主 动脉球囊反搏(iabp)改善心功能;予亚低温治疗改善脑功能等。 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要明确并解决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如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室颤、室速 反复发生,可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维持窦性心律;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或iii度房室 传导阻滞的患者,应立即予临时起搏治疗;肺栓塞的患者 ,要积极行溶栓抗凝治疗。病因不明确的应召集相关科室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国内外医疗机构为减少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做出了种种努力,如制定早期预警评 分系统[4],建设快速抢救团队,促进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5]。 所以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争取得到家属的理解,避免医疗纠纷的 发生。 参考文献 [1]沈洪.解读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修订原则[j].中国危重病 急救医学,2005,17(3):136. [2]章亚平,裘云仙,蔡文伟,等.186例院外猝死分析及急救干预[j].中华急诊医学杂 志,2010,19(6):659-662. [3]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4. [4]goldhill dr, mcnarry af.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early warning scor es are related to mortality in adult inpatients[j].br j anaesth,2004,92(6):8 82-884. [5]hillman k, chen j, cretikos m, et al. introduction of medical emergency tea m(met) system:a cluster_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5,365(6):2091 -2097.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