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doc
安徽省*****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
工程编号:200604
安徽省***设计院
二○○六年二月
目 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区基本情况 1
1.2水文气象 1
1.3地质 1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2
1.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3
1.6工程设计 4
1.7施工组织设计 4
1.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5
1.9工程管理 6
1.10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7
1.11经济评价 7
2水文气象 8
3项目区基本情况 9
3.1自然地理概况 9
3.2社会经济概况 10
3.3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11
3.4血吸虫疫区现状 11
3.5疫区灾情分析 13
3.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4
4工程地质 16
4.1区域工程地质 16
4.2天然建筑材料 17
4.3结论和建议 18
5工程任务和规模 19
5.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19
5.2灌水率计算和灌溉制度 20
5.3水源保证率统计 23
5.4塘坝调节能力计算 24
5.5灌溉保证率计算(以水田面积计算) 24
5.6灌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复核 25
5.7治理任务和规模 26
6工程设计 28
6.1设计依据和标准 28
6.2各类工程设计 29
7施工组织设计 34
7.1施工条件 34
7.2施工布置 37
7.3施工总进度 39
8工程管理 40
8.1灌区运行管理现状 40
8.2工程施工管理 41
8.3工程运行管理 46
8.4工程招投标 48
9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50
9.1工程临时占地 50
9.2水土保持 50
9.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7
10工程投资估算 63
10.1编制说明 63
11经济评价 67
11.1项目效益分析 67
11.2国民经济评价 68
11.3财务收支分析 70
11.4财务收支分析 74
附表:1.规划成果表
2.工程概算表
附件:设计图纸1综合说明
1.1项目区基本情况
***灌区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是***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灌区有各级渠道1155条、长530km,各类渠系建筑物4000余处。
1.2水文气象
***灌区位于***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气候。灌区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8℃,一月平均气温最冷气温-3.1℃,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大于或等于摄氏零度的以上积温5742.4℃,年平均日照193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2.6mm,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汛期(5~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60%,最大日降雨量264.2mm,十年一遇最大三日降雨量达254mm,由于年内年际的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导致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
受地理位置、季风、环境、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灌区“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易旱易涝”的水文气象特点。
1.3工程地质
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变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区内未见深大断裂。
工程区内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工程任务
***灌区已运行50多年,其渠系布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规划本次设计只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配套,对局部不合理的渠段结合水利血防要求进行改造。
(2)工程规模
根据水利血防技术要求,针对防止血吸虫疫情扩散、传播和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的设计原则,对现有渠道结合灭螺和防渗进行三面硬化处理,并适当配套农用桥,对目前灌区内已有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
本次水利血防工程改造内容有:①对10条干、支渠的部分渠段进行除险加固,总长43km,其中总干渠6.5km,东干渠10.5km,西干渠12.0km,支渠7条,长14.0km;②混凝土硬化衬砌渠道计13条、37.10km,其中总干渠2.60km,东干渠4.50km,西干渠4.50km,支渠10条、25.50km;③配套建筑物:交通桥梁6座,其中东干渠桥梁3座,西干渠桥梁3座。
1.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1)工程布置
***灌区实际控制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