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溯源论古琴正调调弦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调溯源:论古琴正调调弦法作者简介:丁承运(19 4 4-),男,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武汉430060)。 刊《音乐艺术》2001年第4期。收稿日期:2001-03-09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琴弦乐器之一,我们常说七弦琴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一座宝库,由于去古寝远,至今我们对她的认识还是相当有限的。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琴乐一直在使用的、自宋代琴书就称之为正调的调弦法,它是琴的原始调弦法吗?它是从何而来的?它和唐代以前琴书所载的弦序的矛盾怎样解释?它为什吆会成为琴的正调?它是什吆时候成为琴的基本定弦法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口答起来均非易事,但它却是关系到琴的音律、宫调、琴乐的思维方式与发展过程等一系列问题的深人的基础,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近时,由于古瑟调弦法研究的进展,对琴的调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对以上问题作一简要论述,海内高明,当有以教我。 一、远古琴的定弦法 上古琴的定弦法,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汉代桓谭的《新论》,称琴“第一弦为宫,其次为商、角、徵、羽、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为少宫、少商”。持此说者还有刘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 流传入日本的《琴用指法》(可能是六朝琴家陈仲儒所作),卷首开宗明义就说:“弦名:宫、商、角、徵、羽、文、武”,而有名的唐抄本梁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卷子,也是用宫、商、角、徵、羽、文、武来记弦序的,可证《新论》、《三礼图》言之有据,可以说,古人确曾是这样定弦的,弦序的名称就是这??调弦法的遗迹。 关于其调弦法的论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得最详细:“如今之调琴,须先用管色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下生徵,徵弦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凡下生者隔二弦,上生者隔一弦取之(1)”。须注意这是讲生律的方法,即如《吕氏春秋·音律》所述“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的含义,其 生律方向与字面上的上、下恰恰相反。具体调法是: 一弦(宫)按九徽(纯五度)以定四弦徵声音高, 然后按二弦(商)十徽(纯四度)与四弦散声(徵)应以定二弦商; 按二弦(商)九徽(纯五度)定五弦羽; 后按三弦(角)十徽(纯四度)应五弦散声(羽)以定三弦角; 少宫,少商则按四弦(徵),五弦(羽)十徽(纯四度)求之。 这样调出的结果与桓谭《新论》、聂崇义《三礼图》所描述的完全相合。 更早些的还有唐武后《乐书要录·论三分损益通诸弦管》,以琴一弦定黄钟,损益的结果也与之相同,可证这??调弦法确是有其事实的根据的。 《史记·律书》说: “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 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微; 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 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 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可为上古琴调弦法作一注脚,实为古琴调弦法的理论描述。 又伶州鸠所谓的“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似乎就是说的五弦琴,(否!它指的是钟!)它体现着中国音乐传统重宫的观念和对五声伦序的认识,而上古五弦琴的定弦正符合这一认识,不能想象没有由宫及羽的概念而会直接产生管子由官三分益一上生大徵的理论,所以说远古琴制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的定弦,恰是反映着先民们对音律的认识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二、三弦音律的变革及弦名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前所述(碣石调·幽兰)的弦序是记作宫、商、角、徵、羽、文、武,而其实际音高三弦却是清角(2),这??矛盾,一直困??着后世的琴家,南宋朱高曾强解说:角的律位甚宽,清角亦属于角位。而同时代的另一个琴家吴士元说“古黄钟,今慢角,三正角;古清角,今正宫,三清角”;又说“若下其角声,于大弦十一徽而取其应,则可以复古之正调矣仔!”。反映着当时的正宫调弦法,三弦是高于古法一律的,也指出了古今正调弦法的不同。 元代陈敏子《琴律发微》有《旧谱诸调名》一篇(4),首列“五音调”(原注:即仲吕弦法)并解释说:“旧谱独以此弦法为正弦,调有五调为正调。余皆系转弦外杂调。徐氏改正为仲吕宫弦” 按《琴律发微》成书于1320年,距宋代不过 41年,他所称的“旧谱”,显然是指宋徐理《琴统》(1268年成书)以前的琴谱了。 所谓“仲吕宫弦”,因琴家以一弦为黄钟,正(宫)调三弦为清角,当仲吕之位(因系一弦黄钟逆生而得,故实与顺生的仲吕正律有23·5音分之差(5),正宫调以三弦为宫,故为仲吕宫。与吴士元“三清角”,说的是一回事。宋、元人都不知道正调调弦法始于何时,但从《碣石调·幽兰》系梁朝丘明的传谱,可以知道其来源是非常久远的。 更早的线索是《淮南子·天文训》所论:“甲子仲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一段话,因黄钟居子,这里都是说的黄钟,五者恰为琴乐自古相传的琴五调(旋宫五调)的一弦琴音(6)。首称的:“甲子仲吕之徵”,即是三弦仲吕为宫的仲吕均之徵(黄钟),能居六十甲子之首,可见其地位之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